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经典语录

ysladmin 16 0

四书五经的哪些内容、思想、判断还能为当下所用,还能推广?

首先,你要看我们想得到的用处是什么?

1.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传统文化是必考内容。如果你问我读了四书五经,能多赚多少钱,或者提高多少成绩,可能是不明确和不明显的。但是有一点,我们现在的语文学习考试会考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四书五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尤其是像《论语》这样的书,读完对考试一定有帮助。

2.四书五经或者我们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对于我们今天的人完成自我成长和自我修养是有很大的一个促进作用的,还是可以去读的。其实是像四书五经这样的书,可能我们所学习到的里面的很多具体的内容帮助已经不大了,但是这里面有很多关于人生道理、关于自我成长的内容,还是对我们有很多启发的。

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经典语录-第1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说论语里面讲孔子,孔子开篇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依然有很多的启发,再比如说《大学》里面的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讲的是人格的自我修养,这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非常非常大的价值。

3.读书不能从过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想一想今天学数学或者是学数学方程式sin、cos函数有什么作用呢?可能生活中也用不上。但是第一,他考试考,另外是我们借由学习这些知识来完善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来提高我们心智的成熟度,来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完善,更丰富自己,这大概才是学习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那我们这位朋友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你可能没有真正的自己去了解,去研究,去看一看所谓的四书五经,看一看所谓传统文化的这些东西。你如果真的自己去看,真的去了解,自然就会发现它有用的地方。

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经典语录-第2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书五经”是哪几部?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1]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四书五经名句,四书五经名句经典语录-第3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所谓《三坟》指的就是是古《易》。

这些都承载着古代的文化精华,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非常有帮助,里面也是充满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体会理解,活学活用,就是大师了。

在大多人的印象中,“四书五经”是儒家典籍,代表了儒家思想内容,其实,“四书五经”在古代是规范的官方教材,所有读书人从开始识文断字,读的就是这几部书。

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论语》、《孟子》分别记录了孔子、孟子的言行议论。《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这本书里的两篇文章,到了宋代,宋儒们非常推崇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将其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孟并称四书。

对于四书如何读,朱熹也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读书要有次第,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朱熹所定的读书顺序一方面是从四书的内容出发,另一方面也是从不同年龄阶段出发读不同的书,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经”原本是“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因为《乐经》在流传过程中失传了,后世不得见,所以成了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春秋》在古时候是史书的名称,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之所以将史书称为《春秋》是因为古时候把一年分为两季,只有春和秋,所以,以春秋命名代表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是经过孔子删定的鲁国的《春秋》,当时其他各国也都有各自的《春秋》。

孔子在晚年对六经进行了删定,确定了六经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儒家教授学生的教材,以“六经”为内容,辅以“六艺”之技能,来培养君子品格。

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四书五经”会成为古代文人的必修课了。

其一,古代教育自孔子开始走向平民。

本来,古代教育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读书做学问,孔子创办私学,人人可学,教育实现了普遍化、大众化、平民化,普通百姓的子弟也有机会读书求学。自然,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孔子教学的内容,“四书五经”成为必读书目无可厚非。

其二,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绝对权威地位是“四书五经”成为文人必修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流派众多,百家争鸣,互不相让。到了秦朝大一统之后,思想领域也开始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

到了汉代,这种趋势成为了必然。黄老学说在汉初完成了休养生息的历史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必然。

汉武帝“独尊儒术”既是他建立霸业的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由此,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登上历史舞台,并且独自一人担任主角,一唱就是中国整个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不可撼动。

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那么儒家的思想、文化,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一直都是官方规范,所有的科举考试、入仕途径都离不开儒家思想。“四书五经”成为必修课自然也是情理之中、毫无争议的事实了。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四书五经”确实有非常宝贵的价值,即使对于指导当代人的生活学习也不落后。但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全能万能的,所以,我们在读这些书的时候还是要抱着辩证的态度,有所甄别,有所选择。

不知道您是否赞成小编的看法,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走进经典之门。

“四书”是指巜大学》、巜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易经》、巜礼记》、巜春秋》。《论语》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以对话形式编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儒家经典,巜孟子》为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巜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宋理学二程认为其非常重要就单列出来和孔孟之学放在一起称为四书。我们现在看到的五经是孔子晚年对这五部著作做了删定作为儒家教育学生的统一教材。

为什么四书五经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这是有其本身的原因也有基统治者的推崇的原因。

政治原因。春秋战国之前,国家的统治主要靠礼来制约人们的言行。周朝是典型的例子,八百年基业成就了中国朝代之最,周朝以后礼乐崩,以后的朝代证明靠礼已经没法稳定政权,到汉朝时罢除百家,独尊儒学,儒学成了正统之学,宋明理学更加推向了极致。更主要的是科考制度要求“四书五经”是必考科目,所以文人不学也得学。

“四书五经”本身原因。四书五经本身是中国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不论任何时代都可从中吸取营养,之所以能有那么多人学习研究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推崇,更主要的是确实价值所在。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缺的不正是上面提倡的东西吗!

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虽然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但是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封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比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标签: 四书五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