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
人们对现实失去信任的时候,就会希冀于未来,所以陶渊明才能描绘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社会,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才会创作出一个奇乡异国的乌托邦。亳无疑问,现在的教育也让我们失去了信任,我们也需要理想中的教育以慰藉自我。
作为一名老教师,曾经与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教室里快乐而幸福着,现在却倍受操场和教室的煎熬,虽心有余,奈何力不足。因而才要和大家一起去“理想”教育,实在是可悲!
我把我的教育寄托在理想中,虽然可悲,但总归能表达出我深深的担忧和殷殷的希望。
首先,我给所有的家长们鞠个躬,敬请饶恕一位老教师面对如今教育困局的无可奈何。也请原谅我下面要描述理想教育的自欺欺人!
我理想的教育应该是:
*校园里秩序井然,充满欢乐!
当你早晨走进校园的时候,你会看到操场上一个班级挨着一个班级的学生整齐划一地跑早操,一、二丶三、四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当你大课间走进校园的时候,印入眼帘的是操场上的孩子们跳着节奏欢快的自由操,动作轻曼而整齐,快乐的气氛弥散着,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你会被深深地陶醉。当你上课走进校园的时候,你会听到那一间教室里学生的书声朗朗,这一间教室里老师的声音柔和而高亢,另一间教室里时不时会传出一阵笑声。当你课外活动走进校园的时候,你会被操场上打蓝球的、打乒乓球的、打排球的、踢足球的、跳绳的、拔河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所感染,会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你还会在图书室、阅览室里看到一个埃着一个坐在椅子上静静读书的孩子们,听到的只有哗哗的翻书声……
*教室里朗朗书声,和谐温馨!
教室是孩子们的主战场,我们会看到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它的上方书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教室两侧的墙壁上布置了一些可爱的贴画。教室后边是学习园地,上边挂满了孩子们的绘画、书法作品和优秀作文。教室里桌椅整齐,窗户明亮。上课预备期间,每间教室都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孩子们用歌声迎接他们的老师。上课了,老师在讲台上微笑着环视他的学生是否到齐了,然后用高亢而温润的声音宣布上课了。课间或许会有一只粉笔头准确地落在某个学生的桌上,一阵轻轻的笑声在教室里响起,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课堂又恢复如初。老师的提问,学生们踊跃地回答着,有时难免一阵争论,老师只是站在教室的过道中,静静地听着,突然有个学生说:还是听听老师的。争论马上平静了,孩子们用渴望的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微微一笑,然后井井有条地释疑解难……
*学生们文明礼貌,健康成长!
课间的时候,楼道里走来一位老师,学生们看见了,马上让开了道,还说着“老师好”,老师微笑着频频点头还礼。有两个同学吵架了,旁边有一个学生马上站在了他们中间,其他的学生纷纷上前劝解,一会儿两个人便言归于好,相互道歉。上课迟到了,打一声报告走进教室,不忘给老师和同学们说声对不起。有同学玩游戏了,班主任带他到教师办公室,严厉地批评他,让他写书面检查,还要让他在班会课上做检讨。他知道自已错了,态度诚恳地向全班同学道歉,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班主任摸摸他的头说:我信任你。从此,他再也不玩游戏了,因为他明白老师和同学不但原谅他,还尊重他……
*教师们恪尽职守,教学相长!
教师办公室里,老师们有的低头写教案,有的认真批改作业,有的在热烈地讨论某个问题。上课预备铃还没响,有课的老师已经拿着教具去教室们前候课了。课堂上讲课条理清晰,答疑解难精确简明。有学生打瞌睡了,老师说:你站着听一会儿,觉着不困了就自己坐下。有学生犯错误了,老师批评很严厉,但绝不会粗口粗手,伤害学生的自尊和心灵。年轻教师总愿意向老教师请教疑难问题,有空闲时间就去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也诚恳地去听年轻教师的课,从他们哪里学习新教法……
我愿教育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像秋天一样硕果累累!
真正的教育要想发生,“教育者”必须深刻地理解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细节,并通晓它深远的根源。
教育,做到现在,我发现自己只做了两件事:
一、用心。三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年前、几月前、几周前、几天前、几小时前留下的讯息,在机缘巧合的时间点,我总会冷不丁地去捣腾捣腾,此为用心。
二、“使坏”。悄无声息、不露声色、随遇随缘地旁敲侧击、有的放矢、针尖对麦芒式地捣腾娃子们以及娃子们的爹妈。(如何捣腾,请关注蕃茄猫之已默系列教育纪实小说或凌乱的记录日志)
连起来就干了一件事:用心“使坏”!
作为一个事实,真正能解决教育问题的不是理论专家,也不是擅长教学知识的老师,而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拥有“通道”的人。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拥有“通道”的人能自如地从儿童行为中看到理念。他们能观察到一些小之又小、容易被人忽略的行为细节,并能读懂这些行为细节背后的意义与价值,即“深刻地理解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细节”。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拥有“通道”的人同样能将理念落实到行为,即“通晓它深远的根源”,从而能从“根”部处理问题,治疗“疾病”。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拥有“通道”的人,就像是能够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更像是一位中医高手,仅从一个人双手的脉搏信息、神色形态的变化、面相舌相等的细微差异中就能辨证施治。
很多朋友告诉我,她们为了教育孩子不惜金钱、不惜时间地参加各种培训,有学习课程的,有报培训班的,有参加各类讲座的,有买教育书籍自主学习的……但是一到现实中,问题还是一大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技巧依旧用不上,用不好,孩子依然如故,自己的烦恼反而愈加严重。那是因为父母尚未能成为拥有“通道”的人。
“最好的教育”也许说得太过绝对,而“比较好的教育”或许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标签: 嘎达梅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