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作中,通感运用得最精彩的诗句有哪些?
说到通感,立刻想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两句声名远播的通感,很是经典。
第一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属于嗅觉的“清香”用属于听觉“歌声”来表现,独到精妙!第二处写月下荷塘的光与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此将属于视觉的“光和影”用属于听觉的“旋律”表达,别具一格!
那么什么是通感呢?顾名思义,就是使感觉之间相通,即在描述事物时,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使用,从而使表达更灵动、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要说诗歌中的通感,在描写音乐的作品中常常经常出现,即,用通感“以形写声”。
例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意思是:(箜篌的声音)清脆动听,就像昆仑山美玉破碎的声音,像凤凰鸣叫的声音;就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的样子,像香兰开怀大笑的样子。这一联中,上句用比喻“以声写声”,下句用通感(化听觉为视觉)“以形写声”。
例2: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韩愈《听颖师弹琴》
意思是:琴声像没有根的浮云柳絮那样,在广阔的天地间随风飘扬。这一联也是用通感(化视觉为听觉)“以形写声”。
音乐描写中用通感的手法,可以表现出演奏声高超的技艺,和音乐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王国维说,好的诗歌要有意境,意境出则诗歌妙。诗歌中运用通感也有创造鲜活意境的作用。
例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分析: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而此句之妙恰在通感的运用,作者把属于视觉的“枝头红杏”,用属于听觉的“闹”来表现,春天烂漫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真可谓通感一“闹”出境界。
寻求小众一些的诗歌或者散文,适合朗诵的,最好感觉愉快些的!谢谢?
这是我学生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修改后给大家分享一下,互相学习!
忘不了你
落日的余晖星星点点的洒在回家的路上,半秃的树在空中瑟瑟发抖,几片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落在我的脚尖,这恼人的秋天,使我的心情更加糟糕。望着街道旁往来的行人,他们也和我一样低头前行,犹如路边风中的野花,黯淡了对阳光的渴望和那份持久的傲世之气,多少次苦苦追求,又多少次茫然失落。
路过喧闹的路口,那道熟悉的风景使我停下脚步,一位看起来有些残疾的短发女子坐在轮椅上,腿上盖着印花的布料,自己用双手推着轮椅缓缓前行。她看起来并不富裕,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每天都经过这里,每一次我都会看到这个场景,街上许多人都和她打招呼,她总是微笑的点头,她的脸上那份笑----真的很美。
傍晚的风变得无情,短发女人依旧顶风前行,树上的最后一片树叶,舞动着,任凭风怎样肆虐,它就是牢牢的停留在在树枝上,绝不下坠,它想在自己生命的沃土上坚强的活下来,它想让自己的灵魂永存! 我不觉释然了,那个女人,亦如它,她在一呼一吸之间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发现了生命的可贵,人世的美好!她不甘心放弃抗争的机会,她用温柔的笑意在这本应悲凉的秋日回应世界,永不因一时的波浪告别心灵的大海与白帆!
风似乎小了,夕阳的几道金光照在她的脸上,她移向我摆摆手:“小朋友快回家吧,太阳快落山了......”我笑了笑,表示谢意!是啊!失败与挫折又如何?他们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罢了,把它踢开,不还有一条宽敞的大路为你开启吗?我要保持那颗初心,乐观坚强的活下去啊!
风轻轻飘动,金黄的树叶还在树上跳着优美的华尔兹,我从未感觉秋天会这样美丽,这样温暖。女人的背影渐渐远去,我的泪珠从脸颊滑落,我感谢这位身有残疾的女人,是你教会我用微笑去对待明天初升的太阳!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
女人的背影从眼中消失,但在我心里你从未远去,你的笑意,永远是我心底最美的那道风景!我忘不了你!
标签: 叙事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