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关注父母身体健康,才是儿女最大的孝顺!
孝敬父母是儿女们应尽的义务。普天底下,孝敬父母的例子举不胜举。
戴强(化名)三十八岁 ,家里排行老三,他是父母最有出息的儿子,对人和气,事业有成,妻子贤惠,孩子学习成绩好,左邻右舍都羡慕他父母有这样一个有出息儿子。
他确实有出息,也有钱,给父母出手特大方,给钱不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样样富足。
戴强父母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人,两口子特别节俭,不舍得花钱,特别是母亲经常劝他,钱省点花,少买点吃的 ,戴强不以为然,给父母花钱他特别舍得,花多少他都不嫌多。
他给父母买了楼房,还给父母把房子装修漂亮,父母住进新房,别提有多高兴了。
戴强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肉,抽烟,喝酒。戴强对父亲的需求更是义不容辞 。每次回家,都是高级牛肉,猪后退,羊腿往家整,他还亲自下厨,又是酱肉,又是火锅,还要陪着父亲喝两杯。如果父母胃口不好,他赶快带父母去酒店,下馆子,给父母改善口味。
父母确实很开心,到处夸他的老儿子孝顺,有本事。戴强也美滋滋的,不出两年,父亲的体重快两百斤了,母亲也很胖。
这时戴强姐姐开始劝戴强,“爸妈太胖了,别给他们吃肉了”!戴强还对他姐有意见,嫌弃她不孝顺父母,不舍得给父母花钱,他姐给父母花钱少,也自卑,不敢再多说。戴强照样胡吃海塞的“喂”父母。
终于有一天,戴强晚餐还陪父亲喝酒,晚上父亲脑溢血去世了,去世时,父亲还不到七十岁。
这样孝顺的儿子好吗?
给大家讲个亲生儿把他妈当草,继子把他妈当宝的真实故事:
我们村汪家梁上,有一户人家,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八几年结婚成家,女儿九零年也结了婚。儿子在九一年就与父母分家,九五年父亲生病去世,丢下五十七岁的妻子。丈夫在世时,两口子自种自吃,也没要儿女什么。儿子两口子也谈不上孝顺,到也相安无事。
问题出在她老公去世后,一个年近六旬的女人,耕田犁地可不太行。种庄稼想找儿子帮帮忙,儿媳妇可不愿意,而女婿又在外打工,当然只有找外人了。
她找外人干活别人道没说什么,可儿子俩口子确骂他妈不守妇道,给他们丢了脸。儿媳妇骂,儿子则出手打她,弄得她生不如死,几次想寻短见,被邻居几次救下。就这样生活了两年,好心人劝她找个老头嫁了。
她嫁给了县城边农村一退休教师,年龄比她大相近十岁。她为人善良,贤惠,勤俭,深得后夫喜欢,夫妻俩相敬如宾。后夫有两儿一女,大儿全家在广州,二儿与幺女在县城工作。自从有了这个后娘,家里鸡鸭成群,瓜果蔬菜成片,每年还喂养一头大肥猪。儿女们回来非常高兴,特别喜欢这位妈妈,逢年过节,给她买新衣,买金银首饰。
就这样幸福的生活了五年。后夫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一查结果是肺癌。后夫住院期间,她几乎夜夜失眠,人也显得又老又瘦,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四个月后,后夫终于走了,她痛不欲生。后夫下葬后,儿女们一齐全跪在她面前,叫她不要离开这个家,一定把她当亲娘孝顺。
后夫的儿女们说得到也做到了,县城上班的二儿和幺女,每周轮流回家看她,吃的用的样样买回来孝敬她。大儿全家每年春节回来与她大团圆,真是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
后夫刚走三年,她也得重病了,卧床难起了。她后夫的大儿俩口子从广州赶回,夫妻俩轮流侍候着这位后娘。二儿和幺女则负责出钱给她治病,双休日都来守候她。但是,医生医病难医命,半年后去世了,卒于冬季。
她下葬那天,亲生儿没去,只有她亲生女在场。伤事办得很隆重,后夫家孝子成群。下葬那天早上,是冬天也下起了大雨,孝子们怕花圈,灵屋被雨淋湿,脱下外衣去遮雨,路人见此情景感动得流泪!
她这一生,亲生儿子把她当根草,有时还踩上几脚。后夫的儿女们却把她当个宝,常捧在手心。
有哪些老师的奇葩故事?
记得刚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教历史的老师姓刘……
刘老师:身高大约一米七五到一米七八之间,然后瘦瘦的,年纪不到六十,经常戴一个军帽,穿着打扮就像一个种地的农民,有一点点邋遢!一口黄牙,因为我们是沿海地区,部分离海边很近的村子会有很多人有这种现象!那个时候我们都喝井水,他们离海边太近的村子井水是咸的,就导致了这样的后果!黄牙的人有很多。
刘老师上第一节历史课给我们班的全体同学都留下了一个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深刻到一辈子的甜美回忆!
因为刘老师说话太有特点啦!
比如:同学(xiao 第二声)们好!今天历史的第一课讲沙俄(Ne 第二声)战争,当侵略(Liao 第四声)者发起进攻,俘虏(Luo 第三声)了投降(qiang 第二声)的士兵……
满嘴的地方方言,这些叫法在东北的农村我们都能听的懂,因为方言的发音有时候是很不标准的!比如我们那嘎达管饿了叫(ne 了 第四声)细胞(pao 第一声)所以刘老师的这样讲课方式,我们班的同学,在第一节下课就给刘老师起一个外号叫“沙俄(ne 第二声)”
当有的同学纠正他的发音的时候,他很生气,理直气壮的说:这是我的习惯有啥办法呢?
刘老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扔粉笔头子
因为历史课不是主课,而且他讲课也有点不吸引人吧,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纪律不咋好!那么,刘老师就用粉笔头子打不好好听课的学生,然后刘老师又有一个外号叫:粉笔头子……
刘备有三个让贤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作秀的?
这三个让贤的故事没有一个是出于真心的,有的是自己实力不够,担心坐不牢位置;有的则是心怀试探之心。看看后来刘备攻打益州就知道了,先站住脚跟,为了利益哪顾什么同宗之谊,都是赤裸裸的杀伐,那时怎么又不让了。
让徐州
《三国志》记载:曹操攻打徐州,诸路兵马前来救援,其中包括青州刺史田楷、平原令刘备、北海相孔融。稍安定后徐州牧陶谦病重,临终前告诉自己的副手别驾麋竺:“只有刘备才能安定徐州”。陶谦死后,糜竺迎刘备为徐州牧,刘备不敢担任,辞让。下邳人陈登晓以利害,刘备推辞说,可以让寿春的袁术来,把徐州献给他可保徐州安全。陈登说袁术骄豪,非治乱之主。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孔融告诉刘备,袁术什么时候能做到忧国忘家呢?就像坟墓里的枯骨一样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如今百姓把徐州交给你这个能人,是上天的恩赐,此时不取,以后可别后悔呀。
孔融的话说到了刘备的心坎上,在得到当地官员和豪门的支持下接任徐州牧。
刘备提到袁术不过是顾左右而言他,知道袁术名声不好,故意说出来恶心大家,借以看看大家的真实态度,在大家一致反对袁术后接任徐州牧。
让荆州
让荆州在正史上根本没有,刘表死后,其子刘琮为荆州牧,根本没有刘备什么事,让荆州是《三国演义》里演义出来的。正史里是,刘琮接任荆州牧后,诸葛亮劝说刘备攻刘琮取荆州,刘备说他不忍心。其实以当时刘备的军力不见得拿下荆州,其次当时荆州士族不支持刘备。以至于,赤壁之战后刘备还是让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牧,就是要换取荆州士族的支持,在刘琦死后才在众人的推举下接任荆州牧。
在人和方面,刘备在荆州做的比较好,取益州则因为刘备年岁大了,有些感觉时不我待,有些操之过急,人和有些差,后来刘禅、诸葛亮治理蜀汉时逐渐显现了出来。
让诸葛
《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里刘备先说的是:若嗣子可辅,辅之。其实是希望诸葛好好辅佐幼主。
然后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实这里刘备是表示对诸葛亮的信任,当然自取不就是篡逆吗,诸葛亮是个明白人怎么会做篡逆的事情。当然是刘备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说出来的,就跟 我们今天对孩子的老师说对自己的孩子打得骂得,其实就是怕老师对自己孩子不上心是一样的道理,老师真打骂了自己的孩子还不找到学校和老师理论?
可见所谓的三次让贤,没有一次是真心的。
标签: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