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说课稿,自然之道说课稿优质课

ysladmin 53 0

道是什么?

道是什么?这是争论了几千年的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问题。古往今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解读,似乎都有道理。道是什么?让我们还是从先哲们的古籍里,来还原一下什么是“道”吧。

道是气。《淮南子·原始训》里面说:

“夫道者,覆天盖地,廓四方,析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

自然之道说课稿,自然之道说课稿优质课-第1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是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周易》里解释得很清楚:“一阴一阳之谓道。”

有了天道,还有人道,而人道是做人的法则。《管子·心木》中是这样阐述的:“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

人道是政治主张。《论语·卫灵公》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自然之道说课稿,自然之道说课稿优质课-第2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道是道德规范。《礼记》里记叙:“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人道是方法。《商君书·更法》里是这么说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儒家认为“道”是很高的境界,论述的也相对细致。

自然之道说课稿,自然之道说课稿优质课-第3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博学的孔子终生追求“闻道”,《论语·述而》载孔子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重视人生之道,《论语·雍也》说道:“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汉代董仲舒笔下的道就是人道,《春秋繁露》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唐代韩愈撰有《原道》,提倡用儒家的道统对抗宗教的法统。道统就是从尧舜至孟子的传承统属关系,君统臣,臣事君。

南宋大儒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强调用道心支配人心。道心发自于天命,人心来源于人的形体。这是一套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以上可见,儒家的道是入世的统治法则。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出现?

大家这两天一直都在讨论这件事情,而且绝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放在了胡红梅唯利是图,追逐名利和金钱这个方向上。

我个人对这个观点并不完全认同。

其实,说真的胡红梅事件只是一个缩影,现实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特别是学术领域,这样的现象并不少,只是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罢了。

要说这个事情内在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还在胡红梅自身方面。

资历太浅,推得太猛,以至于成了高处不胜寒。

其实,看一下胡红梅的简历,参加工作不久后就成了所谓的名师,到处讲学,到处演说,参加各种各样的交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得不说,正是这个神助推导致了胡红梅一路走红,一路轻飘,平步青云,站上了制高点后,却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本就驾驭不了这个高度。

但是为了努力的维护当前的声誉,努力的为了维护当前的名利,努力的为了维护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得不想尽办法出成果,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进行各种各样的包装。

她的名有了,利有了,光环有了,鲜亮的外包装有了,为了维护她可怜的自尊,为了维护现有的一切,为了让自己还躺在这个虚荣的光环中,她还能怎么做?

当她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自己肚子中的墨水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自己的思想体系,学术水准,个人能力,根本就驾驭不了她现在所拥有的高度,宽度,深度和广度。所以,她只能去偷窃别人的成果来不断的包装自我。

其实,说来说去这也是一个悲剧。

升的太高太快,必然会摔得更猛更重。

我们经常说,当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驾驭不了自己的野心的时候,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强学习。但可惜的是胡红梅之类的人,她不是加强学习而是加快包装自己,所以就不断的会发生这样类似的事情。

要想避免此类事情的出现,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就是组织和单位在推举新人的时候,一定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才能跟进,一定要人尽其才,德才配位。

另一个方面,就是个人自身。每个人都想获得名利,每个人都想获得地位,但获得名利和地位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努力,奋斗奋斗。

标签: 自然之道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