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大年三十下午为什么都要去祖坟上放炮?这有什么讲究吗?
农村人大年三十下午去祖坟上放鞭炮是什么意思?
这是农耕文明祖宗崇拜文化背景之下过年习俗的重要体现。大年三十下午,去祖坟上,不光是放鞭炮,还要烧纸钱。其目的是请老祖宗回家过年。
祭祀拜神,世界各民族都有。不同文化背景,习俗不一样。中国人自古就有“以孝治天下"的传统,讲究的是“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说,对待死去的亲人,要像活着时一样。人们都知道这话是孔子说的。但这思想却不是孔子发明的。孔子说的也是前代留下的传统。
农耕文化的祭祀传统虽然形式上各个朝代各个地方稍有差异,但“事死如事生”的精神内涵一直没变。直到今天,中国社会已经走过农业社会的阶段,今天的人闹不明的其中原委,也就毫不奇怪了。
我自己就来自青岛的乡下,小的时候,到大年三十下午,都要跟伯父、父亲一起到坟上去,堂兄弟四个,都要跟着一起去。最初我也曾问过大人:“去坟上干啥?"回答是:“请老爷爷、老奶奶们回家过年。"
现在的过年,除了亲人团聚,改善伙食,以及各种形式山玩之外,其它内容似乎不多了。以前过年。祭祀绝对是一项重要内容。山东农村的房子,都是坐朝南的。堂屋进门的正北方向,大都放着厨柜。过年的时候,把写看祖宗位次的“祖子"挂在正北的墙上,厨柜上面收拾出来摆放供品。
以前过年,聚在一起的都是所谓的本家人,也就是一姓,出嫁的姑娘,己经随了外姓,就不算本家人了。所以,出嫁的姑娘是不和娘家的祖宗见面的。这大约是内外之别。因此,出嫁的姑娘如果大年三十回家看父母的话,午饭一过,父母便要赶他们走了。因为三十下午有很多事要干,最重要的挂“祖子",摆祭品,女儿在家,就不能展开。这些规矩,现在大多数人己经不讲究了。
把“祖子"挂好,供品摆放好,傍晚时分,就要上坟请祖宗回家过年了。这时,家里的男性成员一般要全部出动。大约除了请祖宗之外,这也是各个家族比拼实力的时候。家族之间路上相遇,要互道祝愿,人丁兴旺当然值得自豪,如果族中有身居高位或大富大贵之人,更是为族人争光。所以,如果是家中男性,这时必须要出去。
坟之放鞭炮是驱邪祟。烧纸钱是给祖宗送钱。然后跪拜,请祖宗回家过年。祖宗回家有个仪式性道具:马鞭子。象征祖宗骑马回家。这与京剧里的以马鞭代马是一样的。马鞭是以谷草缠上黄纸条做成,来去的时候,插在路上,一来给祖宗赶马用,二来也是指路标。
我自己已经好多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不知这些习俗是否还和以前一样。恐怕已经大不一样了吧?毕竟时代不同了。
标签: 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