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过《资治通鉴》的人,对人生有什么感悟?
读了两遍,一遍是高考后,一遍是出大学以后。
且不说在国内高中课程以下,对于历史的灌输,皆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统一,集于教材;且出于对政权之考量,举科学为务,对史地科目删繁留简,许多理科学生,甚且无从受业。
出于希求对本国史的全面初晓为目的,第一遍读《资治通鉴》下来,对于历史的面貌,产生了有自学校不同之认知。我们知道在学校里,历史考试都有参考答案,而于国史之题目,答题之潜规律往往不外乎要切中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认知,往往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落后于今的,中央集权,重农抑商,轻视科技等思想古来作祟,往往是认为影响近现代史中国落后挨打之因。这当然是一个大课题,不在此讨论。然则第一遍《资治通鉴》读过之后,却深为中国古代圣哲智慧仁德所折服,读战国以来之故事,智者往往对事件的认知始于未萌之初,对其后果如其所料。且夫邦道无常,而君子能恒行義,汉纪忠贞,魏晋风骨,杨震不隐,颜鲁公不屈,忠义昭彰,士可观者不计其数,司马光举善而书,以资世道人心,贬恶以为后人诫,真淑世之大儒也。
在读第二遍《资治通鉴》前,因发于对儒释道三家之思源,故于儒典佛经,出入养正,读诵大乘,自净其意,方知古人诚不我欺。涑水先生编《资治通鉴》,发心可谓善矣,其立身之正,持业之端,故能文见仁义,以明善恶因果。所以第二遍《资治通鉴》,我侧重的是乃是对因果报应的认知,以善恶为纲,涉及历史个人、世家诸侯、天子朝代,皆有所叙,详查可明,善因善果,恶业恶报,事资不爽。非以善法谋位、谋国,得来往往短暂,持正施义,则恩及后代。为天子如汉光武,为将相如郭子仪,可谓治世之样板。项羽弑帝坑卒,王莽谋权弑杀,皆不得善终。儒家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毁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资治通鉴》这本书真可谓以历史作证,详明因果道理。
六经皆史,实际上历史也皆经,经行天下之大道,正大光明,司马温公接续的是儒家的道统,以端正世道人心,匡君致民为物,所以读此书你能感受到中国的文化根深叶茂,虽常有一时之难,但多难兴邦,不欺人,善自处,也善处众,治国与做人统一,以做人之理而能上升到治国之论,以简为要,宣说大旨,从来是接人心地气的学问。
君子以果行育德,以因地之善,而育后人果行之德。翻阅《资治通鉴》,直面历史,千载功过,读来仍有温度。
标签: 司马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