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的故事太多了,三天三夜说不完。在这里只说一个明朝皇帝朱元璋要饭的故事。朱元璋出身贫微,又是孤儿,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在朱元璋十七岁的时候(元朝至正四年),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县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干旱,粮食绝产,蝗虫四起,瘟疫爆发,朱元璋的父母和两个哥哥先后在饥饿和病困中去世。
这一年,可谓是朱元璋一生之中最为悲痛的一年。在含泪埋葬完亲人之后,朱元璋擦干眼泪,目视着前方——虽说自己现在没有了亲人,但毕竟日子还要过,自己还要活下去。于是,朱元璋想起了当年父亲几次三番要送自己去寺院当和尚的事情——早年间,朱元璋体弱多病,寺院中不仅有药师及时进行救治,关键还能混口饭吃。
于是,朱元璋便离开自己生活了十七年的家,来到了附近的寺院——皇觉寺,正是出家为僧,当起了和尚。
当然,在和尚云集的寺院中,也有着现在职场般的等级之分——毕竟先来后到的顺序,还是要分的。
于是,刚刚入职的朱元璋,成为了寺院中等级最为底下的菜鸟。
所以,寺院之中所有的脏活、累活,都要他朱元璋去做——谁让你辈分最低呢?想吃饭,你就得干活!
为了混口饭吃,填饱肚子,朱元璋忍受着其他僧人的欺凌和羞辱。
然而,很快朱元璋便得知自己就连这种生活也失去了——来到皇觉寺刚刚五十天的朱元璋,被告知寺院粮食也紧张了,除了方丈和管事之外,其他僧人一律要去外面自己化缘,自己想办法解决温饱问题(以九月入皇觉寺,仅五十日,寺僧以食不给,散遣其徒游四方)。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离开了皇觉寺,从此开始过上了长达三年的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朱元璋“乞丐皇帝”的称呼,也正是从这段苦难的经历中得来的。
虽说在皇觉寺中时常被人欺负,但至少自己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住,刮风下雨也不用担忧。
但是,从朱元璋离开皇觉寺的那一天起,不仅吃饭和住宿的问题要靠自己去解决,而且还面临着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当时的乞丐比较多),一个不小心很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死掉一个乞丐是根本就没有人去注意的。
就这样,十七岁的朱元璋,便孤孤单单一个人踏上了乞讨的道路,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在之后的三年里,朱元璋虽然经历了很多常人一辈子也没有受过的苦,但却也开阔了眼界,扩展了自己的思维。
你好,我是故事领域创作者,文字玩家文武公,很高兴回答这个关于历史人物故事的问题。
让我们来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梁山好汉”的故事。
小说《水浒传》中塑造了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形象,个个形象鲜明生动。但是,与史书对比,其中只有三十六个人物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其余七十二个,大都是创作出来的,从历史观角度看就是纯属子虚乌有。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这就是淮南地区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的历史事件,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一百零八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这三十六个人在正史书没有客观具体的记录,大部分是根据民间传说再加工而成的,这样一算,整部小说中的人物就一分真、九分假了。
从《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的记载看,只有三十六人。
据郎瑛《七修类稿》载,这三十六人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
这个名单有一个可疑之处就是,作为一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仅三十六人就“横行齐魏”,官兵数万人不能抵抗,这是不可能办到的。
因此有人认为这三十六人可能是起义军大小领袖的总数,也就是说与宋江一起举事起义的三十六条好汉,后来每一个好汉统率一支部队,但为了方便起见,仍以三十六人的名字称呼,这种解释倒也合理。那么,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史无记载,确切数字无法统计,推测至少应有数千人。
这也给了后世小说家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上就是关于梁山好汉的历史人物故事,一家之言,感谢阅读。
标签: 名人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