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悲剧的启示?
生活中碰到聪明伶俐的人,就戏称“小诸葛”、“赛诸葛”……诸葛亮可谓中国人眼中智慧的化身。
“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不凡的出场;“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出师表》、“空城计”、“六出岐山”……是诸葛亮在他的人生大舞台上充分展现他的聪明才智的绝唱;“死诸葛吓跑活司马”是诸葛亮精彩的退场。这些动人的故事都是诸葛亮性格的展示。
诸葛亮性格的主旋律是足智多谋。足智多谋再加上正直、顾全大局、胸怀宽阔、没有私心、任劳任怨、能吃苦、一心为国家等等,可以说他是集一切优良性格特点于一身的智慧高人。但是,据史学家分析,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有他的性格弱点。那就是“事无巨细必亲躬”,不敢放开手脚让别人去做事。虽然才冠天下、智谋超群,但不能利用别人的才智、不能发挥团队的才智,特别是出西川的战事更是如此。在这样的性格驱使下,只相信自己,求稳妥,没奇招,导致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诸葛亮的性格弱点和他的家庭出身密不可分:他早年丧父,大哥出走,过早地担起了抚养弟妹的家庭重担,家计又十分艰难。这样的环境促使诸葛亮从小形成了小心谨慎,事事亲自过问、亲自去做、很难相信别人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作为平常人倒也罢了。但是,作为一国的丞相就不行了,就成了束缚手脚的性格弱点。
假如诸葛亮能放开手脚,充分发挥整个蜀汉团队的智谋,再加上他个人的超群才智,那蜀汉必定不会止步于三分天下。恰恰相反,一统天下的大业也一定会在诸葛亮的手中实现。
当今社会,合作精神、发挥出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尤为重要;“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嘛!一个团队胜过多少个诸葛亮?!
由此可见,我们培养教育下一代,不能只着眼于孩子个人的聪明才智,合作精神和相信、重视别人的品格也是必须重视的。因此,我们培养教育下一代时,一定要给他们宽松的环境,给他们爱,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和爱的环境中形成既有独特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又能信任团队成员,还具备善于合作的宽容性格。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有希望成为超越诸葛亮的有用人才。这样的人才才是未来社会的真正主人。
近读诸葛亮的《出师表》 ,深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三国鼎立的关键时刻 ,抱恨夭折,感到遗憾。诸葛亮如此的出类拔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悲剧呢?
第一,诸葛亮悲剧是违背“天时”的必然结果。刘备与诸葛亮结识,是人才理想的机遇,偏偏在此之前,曹操已经打败袁绍、袁术、吕布等北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而且兵逼江南,这就是“天时”,在错过了这样一个关键时机的情况下,诸葛亮虽然有极高的才能,却无力扭转天命。从诸葛亮一出场他的悲剧命运便伏下来了。最早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是司马徽,这位隐居荆州的名士不介入政治斗争的风浪,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一方面告诉刘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人可安天下。”另一方面又叹息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这就是说:具有安天下才能的人,如若生不逢时,只能是白白“呕心沥血”。在这种历史悲剧面前,任何人都无能为力。事实也证明,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上是劳而无功的。魏强蜀弱,失败是无法避免。所以,诸葛亮最后的结论是:“悠悠苍天,曷此其极”;他只能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这是诸葛亮悲剧出现的首要原因。
第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闪光点很多 ,但最重要的两个“闪光点”就是《隆中对》和《出师表》。如果说《隆中对》体现的是诸葛亮审时度势的远大目光,《出师表》则是体现诸葛亮的高尚思想情操。
公元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给后主刘禅上《前出师表》时,正是马谡献反间计,使曹睿褫夺了司马懿的兵权,蜀军能长驱直入的大好时机,如诸葛亮自己说:“吾欲伐魏久矣,奈何司马懿总雍凉之兵。今既中计遭贬,吾有何忧!”然而,当诸葛亮向刘禅上表请求出师时,又是那样忧心忡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看来诸葛亮自己对匡扶汉室、统一全国并不抱太多希望,但他还是要不顾“天时”,仍然要坚持起兵伐魏呢?他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把实践对刘备的承诺,来作为完善自己人格的主要内容,所以,他才能违背客观规律
不顾天时 劳师远征,连续向强大的魏国主动出击。
第三,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人才虽然具有超过常人的能力,但也有常人普遍具有的弱点。因此,诸葛亮关键时刻也犯了用人的错误。如“失街亭,斩马谡”一节,诸葛亮执法时说:“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在这里,诸葛亮承认自己用人不明的错误,但没有进一步指出自己过于自信的弱点。诸葛亮明知:“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尚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然而,诸葛亮如此重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偏偏丢失了街亭,他的悲剧无法避免。
诸葛亮的悲剧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克服的矛盾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结局。刘备与诸葛亮事业失败的悲剧,启示后人:理想存在于人才和天时的抗争奋斗之中;而现实,始终存在于人的周围。诸葛亮的悲剧正是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最终结果。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转发,收藏,评论,点赞!看更多精彩内容请您持续关注@九芝海棠
标签: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