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你怎么看?应如何使用?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唯有让中小学生“读好书”,才能促进他们精神的健康发育。然而,世上的图书浩如烟海,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书出版,到底哪些书是“好书”?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许多教师和家长。虽然近年来各大阅读推广机构针对不同的读书目的推出了不同的读书清单,但多少都带有一些片面性。《指导目录》不仅对“好书”的含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而且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为学生列出了一份详细的阅读清单,这就为中小学生“读好书”确定了范围、指明了方向、画出了路线图。如何使用好这份《指导目录》,进而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是下一步中小学要着重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指导目录》明确要求所列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各地各校不作统一要求,不得强制使用,不得要求学生全部必读。落实这一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从《指导目录》中自主选择,这是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上上之策。同时,《指导目录》也为学生选书提供了方便,将所列书目区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学生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就让学生选什么类型的书,教师不必作统一要求,以免不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是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平时不仅要上课、参加学校组织和各项活动,还要完成繁重的课下作业,专门用于读课外书的时间并不多。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和家庭不仅要创造读书的氛围,更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让学生有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
就学校而言,要进一步推广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每周拿出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到阅览室读书;要调整课外活动安排,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享受读书的乐趣;各科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课下作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要摈弃读书对提高成绩无用的功利思想,双休日、节假日尽量不要安排孩子参加社会上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闲暇时间下,放飞心灵,从《指导目录》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自由阅读。
三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指点高效读书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大阅读课时间,教会学生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学校要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吸纳其它学科教师和学生读书中的优秀骨干分子,组建学校阅读推广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沙龙、读书交流、阅读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展示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是为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指导学生读书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读书也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情。《指导目录》所列书目涵盖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大类共300种图书,内容涉及中小学各个学科,因此各科教师都应当读书,都有引导学生读书的职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将学科知识与《指导目录》中的书目建立有效联系,比如数理化教师可将自然科学类书目,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适时推荐给学生阅读,以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
引导学生读书,教师首先要热爱读书,不提倡教师把《指导目录》中所列书目全部读完,但至少与本学科教学有关的书要认真读。这样以来,教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学生也能以教师为榜样,以书为伴,通过读书拓宽学科学习的边界,进而促进自身精神的健康发育。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若有不同意见,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标签: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