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为什么人们都喜欢说“我的朋友胡适之”?胡适的人缘很好吗?
坦诚、谦让、认真、平和、宽容、热诚、勤奋等等,这些都是胡适和胡适在做事为人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窃以为,这就是胡适人缘好,甚至得到很多国人追捧的根本原因。所以,那个时代的文人学者,乃至政客,都以结交胡适为荣,故有“我的朋友胡适之”一语流行坊间。
胡适这个人,从小就有谦虚礼让的品质。他13岁到上海读书的时候,因为还没写过作文,便被老师编到了最低级的班。当时有位语文老师,将“《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中的《传》,解释为《左传》。胡适没有当场指出错误,没有让老师丢丑,而是在课后,拿着课本找到老师,指着课本上的话,低声而恭敬地说:“先生,这句话中的《传》,并不是指《左传》,而是《易经》里面的《系辞传》。”
老师听后,羞得面红耳赤,好在胡态度谦恭,不至于让老师无地自容。老师惊异地问,你读过《易经》?胡适点头。又问他还读过什么书。胡适说还读过《诗经》《书经》《礼记》等书。一个13岁的孩子就读过那么多书,让先生更吃惊。于是,他让胡适以《孝悌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胡适很快就完成,先生看后,赞不绝口,在先生的大力推荐下,胡适立即升到了第二班,连跳三级。
这个小时候的故事,可以看出胡适的细致和谦逊,态度亦诚恳,待人彬彬有礼,与人协调问题,也不会让对方因犯了常识性的错误而难堪,从这件事上,充分显示了胡适的做人准则,他后来之所以得到上下好评,交口称赞,与小时候的修养是密切相关的。
很多人认为胡适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开路人之一,是“五四运动”的激先锋,是“打倒孔家店”的提出者。其实,这里面有很多误解,胡适虽然提倡改革,提倡破旧立新,但他的态度较之陈独秀、鲁迅诸人,却要温和得多。胡适很早就开始提倡白话文,任鸿隽、唐钺、梅光迪诸君都极力反对,胡适虽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但他没对反对者以攻击,更不会像鲁迅一样,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种惊天之论。
在这件事上,胡适即便是对最激烈的反对者梅光迪,也只是写了一首幽默的白话诗来规劝,中间有几句还蛮有味道:“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叫作‘至’,今人叫作‘到’。古人叫作‘溺’,今人叫作‘尿’。本来同是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态度温和,语言幽默,从不像与人吵架的样子,任何人都能高兴的接受。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先好后坏。鲁迅多次在文章中讥讽胡适,但胡适从来不加入论战,不特不加入论战,他还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过:“鲁迅是我们自己人,他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这种宽容而善良的性格,在当时的激进的知识分子中,真是凤毛麟角。
标签: 我喜欢的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