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全套

ysladmin 19 0

一个中小学教师的标准工作量是多少?怎样才能体现多劳多得?

谢谢诚邀。

中小学教师的标准工作量从国家教育部颁发公布的“标准量”到各个地方学校具体实施的“标准量”,没有一个完全一致或统一的“标准量”。因为从城市到乡村,条件不同,规模有别,教师编制“不标准”,学生数字有很多“复杂化”,班额标准更是不能用“标准量”计算。我在这里只能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与您交流: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全套-第1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普通高中教师每周工作量10一14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12节;音体美,通用技术,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14节。

2,初中教师每周工作量是12一16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每周16节。

3,小学教师每周工作量是14一18节。语文数学14节;其它任课老师18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全套-第2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概念界定:课时量指教师完成单位教学时间的教学任务,于课前课后,课中所付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包括备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技术设备维修维护等。

4,周课时量的学科教师,五个工作日内由学校安排课时总量。

5,基础工作量根据现在的教学计划,教师编制内的规定;教师在五个工作日内承担一科以上的学科教学,承担一个班或几个班的教学任务。相对饱和或者是比较合理合适的课时总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全套-第3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怎么样才能体现多劳多得”?我诚心诚意的告诉您,教育是一个精湛而系统的工程,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职业,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不能用绝对的公正公平与数字化标准计算“量大从优”。“多劳多得”在国家规定的教育管理中是评选“优秀者”,在各个地方或者是各个学校中,“年度考核奖励金”是“多劳多得”的公平兑现。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标准工作量其实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由于人社部门会给学校按照一定的师生比配备教师,所以,一个规模相似的学校配比教师数是基本均等的,各校教师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大差不差,也会逐渐形成一个区域大体的一个工作量模式。

例如,笔者所在区域,一般综合学科教师,也就是音体美教师大约每周16节课左右;语数外教师大约14节课左右;如果语数外教师再兼任班主任就再减两节课,12节课左右。在小学,一般都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这样班主任一般只教一个班的语文课,而不兼班主任的数学老师可能就会带两个班的数学课。同时还会考虑到低中高年级会有1-2节的差距,一般低年级课多一些,中年级和高年级课再分别少一两节课。还有一些其他的兼任工作情况,比如,兼任图书管理员的、负责学校有训练任务特色化项目的、心理咨询员等等,也会适当地减少1-2个课时。具体看每个学校的情况,师资结构,每个学校都会有相对合理的一套工作量分配标准。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工作,是很难量化的。不能说课时数多的老师一定比课时数少的老师工作量大。举个简单的例子,音乐老师的16节课和两个班的数学老师10节课,你说谁的任务重呢?音乐毕竟没有考试的压力,而数学就有考试,就要补差,工作压力不一样。音乐16节课可能涵盖了好几个年级,要备几个年级的课;数学一般是同年级的两个班,备课的压力小一些。还有不同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一样,付出的也不一样,工作量也不一样。而爱心与责任心是无法量化的,所以教师的工作量就是基本在校内达到个平衡就不错了。

关于多劳多得,目前一般体现在绩效考核上。绩效考核主要是岗位津贴:学校大大小小干部、负责某些工作的人员、班主任等;工作实绩,如考试成绩、指导学生获奖、自己撰写论文发表获奖、参与市区教研竞赛获奖等等。也只能说大体上反映多劳多得,但也无法绝对化。还是那句话,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无法完全量化。大体公平就行。

当然,虽然教师工作难以完全量化,但依然有个公平的保障,那就是,学校工作量的认定和绩效考核方案一般都是要教代会通过,得到大多数教师认可才能执行的。大多数人认可的基本就是公平的。

标签: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