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感情我投入太深了无法自拔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少了一个前提:
是一段稳定的感情里,感觉自己投入太深,奉献太多,感觉不公平,想要“自拔”呢?还是说,这段感情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自拔”而迟迟无法放下呢?
不同的前提,解决的办法不同。
1、针对“一段稳定的感情里,感觉自己投入太深,奉献太多,感觉不公平,想要“自拔”
每个人的爱,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确认双方是相爱的,在一起生活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对方不能“像我爱他一样爱我”,那自己有可能是“自寻烦恼”了。就像我们一定要去改造他人一样,把他人变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还有什么意思呢?当初在一起,就是因为不同的而又自己欣赏的特质才相互吸引。同样的。我们应该认真去观察对方的表达爱的方式。而不是沉迷于自己的纠结之中。
其次,问一下自己,我是投入快乐,还是不投入快乐。如果只是为了体现“公平性”,而不投入呢? 自己是否做得来?是否真的快乐,放心?可以试一试。之后你就会发现,你虽然投入了,其实换来的也是自己的开心。那为何不继续投入,让自己开心?如果你发现不投入那么多,其实也可以,也挺开心的。那不就“拔”出来了吗?
2、针对“这段感情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自拔”而迟迟无法放下”
好的感情像投资,大家一起经营一家“感情公司”,让其茁壮成长,带来幸福的收益。如果这家公司的基础出现了问题,再怎么投资都只会是亏损。那么止损才是最好的办法。每个人都要向前看,向前走。一直亏损,是对自己的消耗。如果能这么想,应该就知道要怎么办了。
如何理解“爱情”的含义?
爱情永远是个千古不变的话题。也永远被人歌颂。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白娘子被困雷峰塔。爱情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古代没有“爱情”这个词汇。但是先贤们却认为人要懂礼。这就是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他们认为感情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所以才有了我们认为极其封建的婚姻制度。例如两个人的婚事全凭着媒妁之言,和父母的把关。古人认为人不应该自己寻找对象,她们把自由恋爱看做是极其伤风败俗的事情。在他们的观念里,只有没接受过圣贤教育的动物才会自己择偶。
随着封建制度的磨灭,人们开始走向向往已久的自由生活。青年人择偶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喜好标准去寻觅那个心中的他(她)。为此,新中国出现了几部广为人知的爱情戏曲片。例如评剧(刘巧儿),巧儿自幼许配给赵家,但是情窦初开的巧儿却自己喜欢上了一个劳动模范。于是乎就要求父亲去赵家退婚。可是退婚以后她才发现,自己的恋人正是那个赵家的柱儿,大名赵振华。于是两个人又要结婚。可是已经退了婚了,这是一桩娃娃亲啊!不能算数的。于是两个人找到了县领导,说明了先退婚是因为那是一桩封建的娃娃亲,现在要结婚是因为他们是自由恋爱的。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在一起了。那个年代,能够自己选择心仪的对象,白头偕老。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尝到了自由恋爱的滋味。有的人虽然喊打喊骂了一辈子,但是最终还是相扶到老了。
时间如梭。网恋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的新名词。各种各样的自由恋爱层出不穷。今天可以爱上他,明天就可能又爱上了他,后天也许一起爱上了俩。今年和这个结了婚,明年又和那个结婚了,后年又怀上了同事的孩子了。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人们到底怎么了?是恋爱自由的错吗?还是爱情根本就经不起考验呢?还是根本就没有爱情呢?
也许把爱和情分开会好一点吧!人们也许会因为对方的美丽,或者善良,或者是某一个眼神而爱上她,但是这种爱里面没有感情。因为你们根本就不认识对方。一旦认识并了解了对方以后,说不定会因为一句性格不合而分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古代没有性格不合的说法。他们要隐藏个性。要按照礼教来生活。所谓封建社会的婚姻中,新郎和新娘在入洞房以前根本就没见过面。可是他们因为所接受的教育使他们互相恭敬,互相理解。你一句相公请用茶,他一句娘子辛苦了。无一不是在向对方的付出而致敬。
标签: 我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