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写上千字三农问答?
谢邀!这要视一个人的见识,阅历,经验了。说怎么写,上千字,说易,行难。 你要给人一杯水,自个要有一桶水,乃至更多水了。 三农是一篇文章,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国防,外交,人文,衣食等等。 写作一是知识储备,吸收,消化。 二是写出来与人分享是传播,释放。 储备要杂,要足,要丰富。 只要有货,上千字文信,写起来,并不难。 现在,头条玩三农的朋友不少,有些大家,专家,写的东西适合农业,农民,农村口胃。 有些纯属“狗皮”膏药,看了头痛! 这个话题铺开说,三言两语也说不完,我认为,而今,大家忙,时间有限,说一件事,把事写明,说白即可,有些人,甲乙丙丁,完全没必要,话不多,在精,在实用。
三农的文章应该怎么写?
1、标题写好了,才有人点进去看。题目釆用三段论形式比较多,标题文字注重实用价值有悬念和擅用数字傍大款。三段论形式如:“农村吃不完的黄瓜,小伙教你这样腌制起来,可以吃一年不会坏!”实用价值如:“毛巾脏了不要扔,农村姑娘简单一招,让你的毛巾变的跟新的一样”。有悬念如:“农村后妈虐待孩子,送奶员给后妈一样东西,后妈看后疯了”。

擅用数字如:“农村小伙花了100块,5分钟让大家知道农村人用什么洗澡”。傍大款如:“农村姑娘这样做出来的薯条,比肯德基卖的好吃哪里去,做法还简单”。
2、内容写好了,才有人认真看。内容要原创真实,独特有趣,并且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我看了一篇三农文章,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池塘的蝌蚪在晒太阳。”这样的笑话,是由于对生活没有亲身体验和观察,是瞎编的内容: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蝌蚪怎么晒太阳呢?原创要求我们的素材必须积累于我们的生活实践或去粗取精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得来的;蹭热点必须是农村农业农民急需要得到的或最关切的问题;真实有价值必须是带给农民农业农村实实在在的项目和方法,如捕捉蟑螂的方法;独特有趣必须要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观点或能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内容。
3、文章图片。图片配好了,才有人喜欢看。图片首先必须与内容相吻合,一般一篇文章配图5-6个,其中3个为封面图;图片的来源于百度、搜狐等网站和自拍自行设计创意新图;图片必须要颜色鲜艳,清晰饱和度高,图片编辑工具有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图片规格要符合平台要求,不能含推广广告,二维码和联系方式等。
写三农文章除了上面3大点外,还要注意以下这4个要素是否具备。1、要有与主题相关的哲理故事;2、要有谋篇布局,如故事加道理加鸡汤等;3、要没有病句和错别字,段句不宜过长;4、要有一定的篇幅,如5-6段1500字左右。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写没写到重点,请你多多指正为盼!
谢邀!这位网友好!在平台关注三农的朋友不少,有李逵,有李鬼,三教九流多了去了。 1,怎样写好关于三农的文章(信息)说易,行难。写出精品,更是困难。今天,三农处在大调整,大摸索之机,官方称:改革,图存,创新。这些均是从宏观讲得,我们的三农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在同一起点。 2,三农是实打实,容不得儿戏的系统工程或产业,说这扯远了。 在头条玩三农,不求高大上,只求实打实。说农民的苦,唱农民调,文章信息要与泥腿子近,亲,爱。 市场经济是动态,瞬息万变,亿变,三农是“静态”工程,做实体多有无法预判的“困难”。 3,写好三农文章,要有实践,有样板,有理论,做到文与用有机结合,大众读了有收获,有收益。不可买空卖假,误导他人。 总之:文章怎么做,做得好,到田头,到厂方,到车间与百姓唠客,谈心,把握一手,一线信息。 那怕一条不怎么的信息,要说清楚,讲明白,不要违背事由真相,真情,不要昧着良心。@半月谈新媒体 @农业小手 @澎湃新闻评论
为什么这篇写水稻的论文能价值1350万?
这个工作值不值1350万?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个部分。
1,这个工作本身的价值够不够1350万?
显然是够的。
为什么呢?那就要看这个研究成果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收益。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项工作产生的收益,就是这项工作带来的显而易见的价值,你生产了一个锤子,这个锤子值20块,那你就带来了20块的价值。
但是科学研究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可以推广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促进生产的。对于这一项研究而言,研究中获取的知识都没法算钱,因为都公开了,没人买。但是这个知识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呢?
2015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56亿亩,这项新技术如果能让每亩地增产1斤,注意就仅仅是增产1斤,全国一年就是4.56亿斤!而且这种长期有效的技术,又怎么会只造福百姓1年呢,咱们不说久,就说20年,那就是接近100亿斤,即使考虑上各种折损,我们算最终多产出了10亿斤米,这10亿斤米值多少钱?这还是每亩增产只算1斤,各项折损90%的算法,是非常保守的估计。10亿斤米,起码10亿人民币的收益,我们拿出其中的百分之一,给到带给我们这项技术的科学家,这难道还算多吗?这简直太少了啊!
2,几位科学家能不能拿到这1350万?
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不能的。这1350万中,只有50万是直接奖励,只有300万是未来数年中的劳务费,剩下的大部分,1000万,是科研经费,是不能被用作私人用途的。当然,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有了更多的科研经费,就意味着有更多做出好成果的机会,也就意味着学界地位和实际收入的提高,但是说到底,这1000万并不会进到个人的腰包里。
一项研究,保守估计能带来10亿人民币的收益,我们拿出350万给科学家,拿出1000万给他们做经费,多吗?我看一点都不多啊!
标签: 三农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