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推荐范文

ysladmin 19 0

好的科普文章应该是什么样的?

悟空问答上有很多关注科普的人,这说明总体而言,中国的科普环境越来越好,大家也越来越关注到科普的重要性。只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科普,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做科普,何愁中国的科普不繁荣,中国的科技创新不越来越厉害。

科普文章是科普的一种重要形式,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视频,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

答主认为一篇好的科普文章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推荐范文-第1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好的科普文章应该是让读者感兴趣的文章,如果读者不感兴趣,那么就没有阅读下去的欲望,那么科普文章就没有达到目标。而能够让读者读下去的文章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尽量避免使用各种学术性术语,同时还要把科学道理和科学知识等科学相关的元素融入到文章中去,并不刻意地表达这是在对读者进行科普,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比如卡尔萨根的名作《魔鬼出没的世界》并没有说我要告诉你什么什么,而是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进而获取到科学方面的思想。

其次,好的科普文章应该与读者的日常生活有关联,即从读者的视角出发,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说教。这就要求科普文章的写作者能够善于观察,从读者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切入点,然后把科学内容在行文中娓娓道来。这可以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方式来与读者建立起关联。因为很多科学概念都是抽象的,或者说只有科学家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要让读者也理解,就需要在其中找到一种桥梁或者中介,而比喻,案例则可以充当这样的桥梁。

第三,非常重要,那就是科普文章应该具有科学性,如果脱离了科学谈科普文章,那么科普文章就失去了意义。当然确保科学性也是相对而言的,毕竟科普文章不是科研论文,所以对科学性的坚持也应该有一个最低的底线,不能过于吹毛求疵。

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推荐范文-第2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时,好的科普文章还应该具备很多特质,希望其他答主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参考。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

简单地说:好的科普文章需要具备三个特性:科学性、传播性和易读性。


我是做健康科普的,所以我将以健康科普的评价体系为例,来阐述一下好的健康科普应该是什么样的。

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推荐范文-第3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界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普遍面临极大挑战,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影响居民健康水平,而这类疾病的防控除了通过医疗手段,更为有效可行的途径是用健康科普的形式使居民有意识且有能力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入21世纪卫生三大发展战略。伴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健康科普也受到中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涌现出大量的科普工作者,他们通过新媒体等方式使健康科普逐步融入百姓生活中。但中国健康科普现今仍处于发展阶段,其体系存在一定缺陷、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健康科普存在准确性无法保证、信息延迟、专业性过强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健康科普评价体系。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已全面实施健康教育,并形成了相关的评价体系,为居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健康科普资源。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亟需建立一套符合国民需求的健康科普评价体系,以解决当前中国健康科普事业存在的漏洞。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

那么,构建健康科普评价体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以科学性作为评价基础。

科学性是健康科普的最基本要求,包括时效性、权威性等方面。由于医学或健康知识更新速度快,互联网等平台信息常含有滞后现象,信息更新不及时可能导致科普内容错误、不全面,存在隐患。所以,体系应包含健康科普内容时效性的评估,判断其与最新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是否切合。此外,由于科普工作者、科普自媒体等良莠不齐,信息来源无法保证,言论出处的权威程度、参考价值有待商榷,科普信息的权威性也应列入评判的内容。对于科学性,可考虑利用循证医学思维,搜集已有资料对科普内容进行评价,以选取最佳方案提供给受众者为佳。

第二,以易读性作为评价依据。

现有的部分健康科普内容过度专业化,而群众的知识储备及接收能力有限,往往无法理解,导致健康科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进行健康科普过程中,改变排版布局、利用视频图片或联系热点等方式可以增加内容通俗性、趣味性,让民众容易理解并愿意应用于日常生活,提升健康科普效率。因此,易读性是健康科普的必需因素之一,也应作为健康科普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查阅文献可知,国外有成熟的健康教育材料评价工具,其中易读性评价公式已嵌入Microsoft Word等软件中。易读性评价公式可通过所用单词、句式等判断理解难以程度,定位适用人群。但由于语言差异,中国还缺少类似评价公式,未来可考虑参考国外已有成果,构建中文易读性评价公式,完善评价体系。

第三,以传播性作为评价依据。

在保证科学性与一定的易读性的前提下,广泛地传播是健康科普达到受益群众目的的先决条件,使科普行为具有意义。传播性也是健康科普事业市场化运营和未来发展必须参考的标准之一。近来,中国健康科普受众面局限,传播性有待提升,使得借助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介进行健康科普的方式更为普遍。这些媒介本身具有例如点击量、转发量之类的传播性评判数据,在传播学领域也都已有相关传播性计算公式,例如清博指数,与健康科普加以结合,可作为体系中传播效果的评价方式之一。

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居民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提升个人健康水平方面,增大了健康科普的受众。但中国健康科普仍未完善,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缺乏一套规范、有效的评价体系来评判与维护。日新月异的科技水平使健康科普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可能。因此,构建健康科普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重视与完善。

总而言之,健康科普处于需要优化、完善的初级阶段,构建突出以群众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使科普更为高效、优质。这需要包括科普工作者在内的各领域的支持与努力,改善当前健康科普现状,为建设“健康中国2030”贡献一份力量。

文/吴一波,陈翔梧,孔欣茹

标签: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