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在的心灵鸡汤?
我先表明我的态度:我不喜欢心灵鸡汤。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
心灵鸡汤生存土壤是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存在心灵鸡汤这种东西?
心灵鸡汤,按字面含义就是抚慰心灵的安慰。
那么,在鸡汤盛行的年代,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需要心理安慰,我先举几个小例子:
1.A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好胜心强,总想着有没有一种独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方法,能够轻松学习,确定好成绩。
所以,他打开某乎、某吧、某瓣、某书等等搜索“如何能快速提高成绩、如何一个月内成为英语牛人、如何在考研前一个月复习考上985……”
这种现象不少见吧,几乎所有的有关学习的软件上都有这种寻捷径的课程。
2.B大学毕业,入职某企业,自命不凡,轻视基础工作。总想着做成一次大事件,成为众人焦点,万人仰慕的对象。
因此,他在某度搜索“职场上如何一鸣惊人、工作遇到挫折如何优雅地应对、怎样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如何和身边小白相处……”
职场鸡汤广受欢迎,成为各种“大师”的摇钱树。
3.C情感不顺,遭遇渣男,痛不欲生。
向各类情感类公众号寻求帮助,“情感专家”横空出世,广撒鸡汤安抚众人。不明真相的群众将自己的遭遇与砖家论点对号入座,得出结论,心灵鸡汤就是好喝,就是有用。
以上几乎就是心灵鸡汤的主体受众,这些人在学习、工作、情感上遇到挫折,想到的不是与同事、朋友、家人、老师沟通,反而转向素不相识的各类砖家。
心灵鸡汤真的有效果吗?
光读鸡汤麻醉自己,没用!
巧妙理由,还有一定作用。
什么是心灵鸡汤
杰克.坎菲尔德(JackCanfield)先生,60年代在哈佛上大学,学的是当时嬉皮士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中国历史。嬉皮士唾弃成功。这个学士学位确实没有用处。坎菲尔长年在加州当中学老师,眼看大半辈子马马虎虎地过去。到八十年代后期,他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面条过日子。45岁生日时,他用一张大纸。画了张一万美元大钞票,挂在墙上,盯着看。紧盯目标,果然有用:他后来每次演说,说到这里,感动万分。“上帝伸出手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这种事,西方人叫做“灵感”,中国人叫做“福至心灵”。总之,从那天开始,他决定开始做个励志书作家。书写好了,大约100个小故事,都是让人激发志气,有所作为,天天向上的。想到奶奶熬鸡汤给他治百病,于是书名取为《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有用么
火,善用则福;不善则祸。
一个年轻人去某公司求职,老板说,千万别去推公司里一扇门,大家说好。然后老板也没解释为什么,说自己有点事情马上回来,就把一群人晾那儿走了。然后那个年轻人去把门打开了,里面一张纸条:你被录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敢于尝试。
另一个年轻人帮一个老人看住一个什么东西,老人说不能打开,也没解释为什么,然后年轻人就老老实实没打开。老人回来,对他狡黠一笑,你没打开吧?你真是一个好青年,给你几百万之类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诚信。
那么,上面两个故事一起读,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只能学到一脸懵逼吧。
鸡汤怎么喝
写鸡汤给别人读,你可以从中盈利,现在微信公众号有多少鸡汤手依靠熬鸡汤走上人生巅峰,你能说鸡汤没用么!
写作的时候适当引用有利于加强观点。真理都是废话,“努力就会有收获”“努力也不一定成功”,都是真理,也都是废话,适当用一点也不会有害,洋洋洒洒写一篇故事,后面补一句鸡汤调味儿,很能抓住读者的味蕾。
用一些真正有营养的东西就着吃。不可否认,有人信鸡汤,就有人写鸡汤。大家都知道,味精鸡精吃多了不健康,但是炒菜时候还是会放,为什么?就因为好吃,调味料没营养,但是蔬菜有啊,不放调味料蔬菜就没味道,就不想吃,但是你光吃调味料也不行。
赏个赞再走吧~
标签: 关于心灵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