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人,汉语是如何定义的?
汉语,汉人,汉文化。
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汉人造成汉语,汉语组成汉文化。汉人是什么人呢?就是以汉语为交流工具,以中华为空间基础,以汉语的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汉人的历史渊源是从上古时代起,在三皇五帝,仓颉造字,伏羲演卦,孔子。老子,孙子……都是汉人,和汉文化的代表。从汉字符号看汉民族是一个具有严格精神思想的民族。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民族。汉字早期就是图画。至今的汉字还是带有象形痕迹。汉民族也是追求简单的民族。对于一切繁琐的本能的追求,可见于一切文化活动。
汉语违背追求简单的就是汉字本身。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写的文字。汉字的写的学习占据学习大概三年的时间。这在拼音文字可能一个月就够了。汉字字形的复杂在追求与实际的符合,但是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复杂表象怎么能够用笔画描述呢?汉字在这个体系下走不出来。只有以这一体系不断深化,复杂化,构建对世界的符号对应。
在汉字初创阶段,伏羲的八卦就是最早的文字。“--”“—”代表了直接的现实事物。世界无非是在象形上和属性上的阴阳关系。包括宇宙万物,自然,人类,都可以以此统一。但是在汉字之后,保留其思想,遗弃其符号,这样汉字不断走上其复杂化道路。汉字的简化十分困难,其体系性十分强,去掉一笔就是错字,简化的认同十分艰难。所以汉字至今在现代化,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还是保持其字形。在台湾和澳门还是繁体字。
汉字的发音比较简单。许多字用同一个音,这是产生谐音误会的根源。汉语在口头中总是被误听。这可能是造成汉语交流成本高的原因。汉语的词汇量比英语低得多。在老舍的作品中只有不到三千个不同的词。但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就有一万八千个词汇。汉语的字义也是比英语少。在运用中“准确”很难达到。就是汉语的专家也不能准确表达现实的情景。所以“白描”作为艺术手段实在是由于词少义丰造成的。汉语的理解是宽泛的,歧义和误会不可限制。这是造成汉人思维“原地打转”的根源。汉语经典的注解也是十分浩大的工程。注解的歧义也十分大。如《红楼梦》的研究仅仅在文字上的劳动量就十分大。
汉字的复杂,和汉文化的“简约”是不相称的。用复杂的字形,单一的意义,单音节,表达复杂的事物,汉语在各个方面进行协调。汉语的联想性造成汉语是文学的,生活的,语言占据优势,而科学语言不占优势。汉语的抽象性,即用汉字表达无形,微观,如分子论,形而上学,微积分。。。方面无能为力。因为汉语的特点是---始终不能离开“具体”性,即实相,而无形就是实相的丧失,这里汉语举步维艰。汉语引导人们向抽象性,形而上学的思维就不能深入。所以哲学和科学欠发达。至少汉语局限是此原因之一。有人说假如——爱因斯坦用汉语是否还能写出《相对论》?那么抽象的东西的表达依托于更加精确的语言,其限制,规定,补充,修饰,推理的严密性汉语稍显不及。
明白汉语即汉文化的特点,就能扬长避短。更好地运用汉语。汉字的兼容性极小,外来文字是拼音文字,不能进入汉字体系,汉字的单音节也不能表达大千世界的丰富性。在古代人们发现这一局限。孔子说“名不正言不顺”,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说,得意忘言。所以汉语的特点是寻求“言外之意",但是这里不可无限发展,始终要以文本作为依据。《易经》“不远,复,何其咎”。
语言是思维之家。语言的实在性是——符号于实际的对等,“修辞立其诚”,也在语言符号的灵活性何变化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优良是准确表达的基础。人格的真实也要与工具一体才能完成——真实本身。
“汉”字的繁体为“漢”,在先秦时代只是一条江水的名称,就是今天还在叫的汉水或汉江。《尚书)中的(禹贡)篇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其中记载着:“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意思是由嶓冢山导源出的漾水向东流以后成为汉水。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从嶓冢山发源后流经陕西的南部、湖北的北部和中部,到武汉市汉阳区进人长江。汉水流域很多地名都由“汉”得名,如汉中、汉川、汉阴、汉阳、汉口、武汉等。
汉朝的命名也同汉水流域的“汉中”有关。秦朝未年的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刘邦的两支军队最为强大。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项羽仗着实力雄厚,又出身于楚国贵族,自立为西楚霸王,因刘邦已占有巴蜀、汉中一带,就封他为汉王。此后经过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建立的新王朝就命名为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繁荣的几个朝代之一,经历二十四个皇帝共四百零六年,它的名声、威望和影响远播国外,外国人习惯上就把当时的中国人称为“汉人”,中国人也以自称汉人为荣。汉朝灭亡后,各国仍沿用旧习,称中国为“汉”, 称中国人为“汉人”,称华夏民族为“汉族”。“汉人、汉族”就成了华夏民族的同义词。汉语、汉文、汉字、汉话、汉服、汉俗、汉姓等等名词也就逐渐形成了。“汉子”一词起初专指汉族的男子,后来也泛指一般的男人,有的地方专指丈夫。其他民族学习汉族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逐渐被汉族同化的过程就叫“汉化”。南北朝时鲜卑族的魏孝文帝就主动实行过汉化政策,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族成为统治者后,也曾不自觉地经历过程度不等的汉化过程。而那些在外族入侵中国时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汉族败类就被称为“汉奸”。
我们从“汉”字由江水的名称变为朝代的名称、民族的名称,又获得“男子”的意义这一系列经历,可以看出一个字的演变过程,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内容。
标签: 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