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和狐狸,到底哪个更聪明一些,你怎么看?
乌鸦和狐狸都是小时候语文课本里寓言故中的常见角色。比如“乌鸦喝水”,乌鸦口渴了,但是看着细口瓶里装着的不多的水,自己的嘴巴又没办法伸进去喝,于是衔来很多小石子扔进瓶底,这样瓶中的水面升高了,乌鸦就可以不费力地在接近瓶口的位置喝到瓶中的水,真够聪明的!
乌鸦还会反哺,传说乌鸦这在母乌鸦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母乌鸦,从不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我们人类都要学习的"乌鸦反哺"。
狐狸呢?自然也不笨!它一向是狡猾的代名词,比如说狡猾的人是“老狐狸”。很显然,只有足够的心智、聪明的动物才有狡猾的资格。狐狸坑害山羊绵羊、兔子狗类以及体型比它大的公牛、大象的故事就不胜枚举了。甚至百兽之王的“老虎狮子”都能被其利用、玩弄于鼓掌之间,不是有“狐假虎威”的故事吗?自身能力和力量一般的狐狸不知不觉地利用了老虎,很轻松地就“震住”森林王国里的动物们。
当然狐狸也有聪明过头的地方,比如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我们人类就很轻松地看出狐狸这种自我安慰、精神胜利法式的伎俩!
那么乌鸦和狐狸到底谁更聪明呢?它们其实较量过!乌鸦劳神费力地找到一大块肉,刚衔着肉站在树杈上想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这是从树下经过的狐狸看见了,垂涎欲滴。于是狐狸抬头对乌鸦说:“乌鸦你的羽毛真漂亮!听说你的歌喉更动人!能唱一首歌给我听听吗?”
乌鸦全身漆黑,一般人看见就丧气,更不愿意听“乌鸦嘴”!狐狸真会说瞎话,不过高兴异常的乌鸦没想这么多,张嘴就唱:“呱——”,没来第第二声肉就掉下来,狐狸扑上去接住要着地的肉片,津津有味地吃下去!
第一回合狐狸完胜乌鸦。小小乌鸦永远记住乌鸦家族的奇耻大辱,提防奉承话和可能隐藏着阴谋诡计,但是依然秉承家族宁说人们不喜欢听的哪怕不吉利的实话(“乌鸦嘴”),也不说假话的传统。
一次,乌鸦狐狸又在森林里相遇了,乌鸦在树上唧唧喳喳地警告狐狸:“你不要吃糖衣裹着的炮弹,那是捏人给你专门设计的东西,外表是吃的,里面有雷管,会炸死你的!”
狐狸想着,这一定是乌鸦为了报复我编造的骗人的鬼话,我才不上当呢!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谨慎从事!狐狸想还是先让乌鸦尝尝,试一试是不是糖衣炮弹再说,于是对乌鸦说:“你敢吃这玩意儿吗?”
谢谢邀请。狐狸和乌鸦两个相比较,哪个更聪明一些,我认为,当然是狐狸更聪明一些了。动物不是人,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只有一种欲望,那就是生存。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想办法,为了生存而努力。至于凶狠狡猾之类的名词本来不是它们的原意,那都是人们给它们安上的。在它们那里,没有道德,没有善恶,没有佛性魔性。在它们那里,凶狠和勇猛,狡猾和聪明智慧是一样的。说到聪明,当然是智计过人,一个小小的狐狸,在那么多凶猛的食肉动物的陆地上生存,靠的就是聪明智慧。比如我们常说的狐假虎威,就是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借用老虎的力量来保护自己,我们人类很多的寓言故事多有对狐狸的描写,都是源自人们对狐狸的观察,把狐狸的行为拟人化处理,也是人们想从狐狸身上学到些什么东西,或者以狐狸为镜悟出些什么道理。至于把它的聪明智慧界定为狡猾。也只是因为狐狸的一切行为都是为自己的,其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跟人的狡猾行为相仿佛。在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中,其实一开始狐狸是处于弱势的地位。首先不占有资源,肉在乌鸦嘴里。其次乌鸦在树上又会飞,狐狸既够不着又赶不上。想得到乌鸦嘴里的肉只好用智计。首先它观察到乌鸦是靠嘴掌控食物的,而嘴又是有说话功能的,而同一张嘴只能干一样事,只要说话就必须开口,就会失去对食物的控制。于是就开始百般地赞美,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想方设法诱使乌鸦开口,最后终于达到目的,使其失去对食物的控制。自己顺理成章地得到食物。那种观察,那种分析,那种智计确实显得有些狡猾,不过这些狡猾中无不透着聪明智慧。乌鸦也是聪明的,那只是为了衬托狐狸的狡猾。衬托狐狸的聪明。与狐狸相比,乌鸦再怎么聪明,都还是差了一截。
标签: 狐狸和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