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支出一学期近两万亿元,家长该如何科学育儿?
家长该如何科学育儿?
根据题主提供杭州家庭教育投入账单,可见育儿成本逐年攀升。啥原因造成的的呢?拨开云雾,见晴天。
原因一是攀比心理造成了家长负担加重。有的孩子看自己的同学报啥班,自己也嚷着报。家长当然高兴😃,孩子主动要求,再贵也得学。有的家长经常接送孩子,信息交流通畅,相互比较,感觉自家孩子已处于起跑线后面,还没起跑就已落后心理使然,逼着孩子去报班。造成了家长经济压力大,孩子学习负担加重的双输局面。
原因二是人力成本上升造成了辅导费用上涨,特别炒作手段蒙蔽了家长的眼睛。什么金牌辅导老师,优秀在职教师,重点学校名师,甚至国际连锁辅导等等五花八门的广告宣传弄花了家长的眼。搅浑了原本以时间计费的单一标准,而变得扑朔迷离。
到底如何科学育儿呢?
孩子的德行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7岁前的家庭教育,这是掏钱报班学不来的。只要家长注重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浸染,孩子就能继承基因,如你所愿,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道德之人。因此,德育无需花钱。
孩子的学习内容是根据孩子智商水平编制,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孩子经过努力都是能解决问题的,家长只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即可。原则上也是不需要报班辅导的,也不需要投入资金。有些问题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解决。
关于兴趣班的问题,若家长有闲钱,学生又喜欢,学学也无妨。切不可做牛不喝水强按头,劳民伤财无效果之蠢事。
其实,关于孩子兴趣培养,家长利用双休日可有目的的带孩子踏青郊游,爬山涉水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教孩子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学会叙述所见所闻,学会书写郊游趣事等。这种教育要比待在辅导班生动有趣的多。而且孩子身心健康,心情愉快,亲子关系融洽,经济负担轻,何乐而不为!
我现在越来越迷茫“科学育儿”这个概念性的词语了。
我觉得教育无非就是“尊重,平等,宽容”,以爱为前提,适当放手,适量引导就好。现在全国中小学家庭教育支出一学期近两万亿元,说实话,就我身边的家长来说,有多少是花着冤枉钱在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特长课。难道把孩子交到那些培训班真的能把孩子培养的很优秀吗?
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但并没有被家长溺爱或者送往各种培训机构培养,一切都好像是顺其自然的。比如体育方面,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这些运动,就在学校内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那时候,学校里几个简单的水泥台子就练出了区里市级的比赛选手。孩子们每天都可以自由地在学校里娱乐,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团队精神。孩子们和孩子们之间的话题很广泛。
比起以前,科技进步了很多,孩子生活的乐趣却少了太多。所有的课余生活都被各种课占据,好多孩子学成了“小眼镜”,走在大自然里却连韭菜和麦子都分不清。他们失去了蹲在地上研究蚂蚁的时光,失去了欣赏秋天第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时光,从没有来得及看看星空最美的时候。然后……然后就长大了,继续在这个混沌世界里打拼,找工作,谈恋爱,结婚……再次把这种麻木的生活轨迹重复到下一代。
我们不能确定这样的人生是快乐的,因此也不能确定这样的育儿方式是“科学的”。
所谓“科学”,就是遵循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在了解儿童内心需求的同时给予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教育指导。儿童的天性是属于自然的,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是充满好奇感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
家长给予他的,应当是一个健康完善的人格,积极自信的性格,还有广博登高的见识。一个人未来的优秀成功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众多的培训班。而以上几点如果家长引导得当,他的各方面学习怎么可能不好呢?可以说,学习,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只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已,因为他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家长有钱给孩子报各种班,还不如投资在给孩子买多一些世界经典书籍,多一些带孩子投身于大自然中,甚至可以安排一些劳作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书籍里和大自然中获得养料,它们才是使他能“科学成长”的最佳指导之一。而家长,永远不要奢望把孩子“扔”到培训班成长。亲自引导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标签: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