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亮和六便士》,你读到了什么?
有书君真正喜欢的作家不多,毛姆算是一个。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有书君自然是读过的。那个时候,这本书在国内还没有这么多人看。也不知什么原因,这两年看《月亮和六便士》的人突然增多,仿佛一夜之间就火遍了整个大江南北,也因此掀起了“毛姆热”。有很多人私下问有书君关于这本书的看法,今天正好又讨论到这个话题,索性就一起谈谈。
《月亮和六便士》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为了实现自己的画画理想,放弃了自己在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从英国跑到巴黎去学画画,几经波折和努力,查尔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有书君看这本书的时候,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之后有书君就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首先是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
在别人看来,查尔斯的一家是美满幸福的。查尔斯在证券交易所上班,工作稳定,前途无限,回到家里有妻子做好的晚饭,沏好的热茶;查尔斯的妻子是专职的家庭主妇,教育孩子,收拾家务,外面有丈夫负责打理,不用外出工作,不用挣钱养家;查尔斯还有一双儿女,孩子渐渐长大,不需要自己过分操心。男主外,女主内;分工合理,和谐一致。这样的生活貌似是很多人的追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可查尔斯,放弃了这样的生活。他认为自己对妻子儿女没有特殊的感情,他们只会耽误自己画画;他认为自己已经养活他们很多年了,他们可以自食其力了。于是,他留了一张纸条之后,就离家出走去了巴黎。
随之而来的是谴责,无尽的谴责,在英国是如此,如果查尔斯生活在当今的中国,我估计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很简单,查尔斯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男人的责任。对父母而言,查尔斯是个不孝子,没有侍奉双亲,照顾他们终老;对孩子而言,查尔斯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没有履行教育、养育他们的义务,在妻子看来,查尔斯是个渣男,辜负了自己对他的信任。如果换做我,我绝不会这么做。
其次是,对梦想的追求。
1、人生最高境界,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有远大理想,要为他人而活才更有价值。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天赋,包括天赋的权利与天赋的潜能。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一个美好的世界,就是那种能让每个人都最大限度实现自我而互不侵犯互不干扰的世界,那就是人间天堂。不要强迫、也不要鼓动、更不要欺骗人们为了某种他在的目标去生活,让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某种工具。
2、孤独的人创造价值,同情心使人随和并且平庸。
高更是孤独的,凡高是孤独的,几乎所有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孤独的产物。孤独使人拂去生活表面那些泡沫,看到更深刻的东西。但是更多的人无法忍受孤独,需要生活在人群之中,需要与周围的人相互同情,抱团取暖。这样固然更符合人性,但同时也必须生活在各种表演之中,习惯于做做样子给别人看,习惯于看别人做出的各种样子。
3、文明社会追求的“成功”,是把不同的人打造成同一种工具。
书中除了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还讲了一个阿伯拉罕的故事。当他第一次看到阳光下白色的亚历山大城市和海港,看到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愉快,毅然抛弃了一路辉煌的名医生涯,带着全部行李下了船,从此在这个做梦都没有梦到过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他的后继者因为他的放弃拣了便宜,过上了本该属于他的生活:年薪一万英镑,娶了美丽的妻子……但阿伯拉罕没有一丝遗憾。他怡然自得。他的自由和快乐,应该与思特里克兰德跑到阿希提岛去画画的冲动是一样的情感,是一种深刻的激情,而决非一时冲动。后者在那个没被文明侵蚀的岛上获得了更多人们的理解和接纳,而不像在他的家人、他的故乡,得到的几乎全是不理解甚至嫌恶。现代文明把人的思想捏估成一个模子,绝大多数人并不去质疑这种“成功”的正确性,不去想人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而且用“责任”“义务”“社会价值”等等美好的词令将原本自由的人性束缚住。这就是现代文明的悲哀。话又说回来,像阿伯拉罕和思特里克兰德那种不计后果追求梦想的人生,大多贫困潦倒缺乏保障,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忍受的。只有内心的激情和渴望像一头野兽,不屈服于它就不能活下去的人,才会有勇气走上这条孤独的道路吧。
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带有讽刺和怜悯意味,但细细品读之后又会发现隐匿于背后的温情。
《月亮和六便士》便是这样一部带有浓浓毛姆风格的作品。整部小说情节出人意料,月亮代表着遥不可及、极有可能失败的梦想,六便士意味着平庸但无虑的生活。在书中,毛姆探索了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人性的本质,天才与艺术等令人深思的问题,读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已步入中年的证券交易所经纪人,收入稳定,家庭美满,拥有着平庸但幸福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毫无征兆的迷恋上了绘画,被内心强烈的无法抑制的“魔鬼”驱使着离家出走,踏上了前往巴黎追求绘画梦想的路途。寻梦之旅困难重重,思特里克兰德不但受到了家人朋友的质疑,在异国忍受贫穷和疾病,更经历和目睹了巴黎艺术圈子里的荒诞与浮躁。于是,对巴黎甚至对文明世界感到无望的他,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这里,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幅令后世震惊的杰作。
思特里克兰德的“寻梦历险记”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及身边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在小学的课堂上,当老师问起梦想时,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用天真的声音回答着“科学家”、“画家”、“宇航员”、“大明星”等不切实际的梦想;在高中的课间闲谈时,我们的梦想变成了要放手一搏的一所所985、211;在大学的毕业典礼前夕,我们的目标是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遇见一起面对未来的伴侣;在30岁……;在40、50岁……
在现实面前,我们的梦想不断的在改变,而年少时的梦像朵不凋零的花默默的开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在夜深人静时依旧散发着令人向往的芳香。那么,我们是否有勇气、是否应该打破现有的生活去追寻呢?我想我们也许不需要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在满地都是六便士时,抬头望见月亮,但我们需要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价值。就像小说中所表达的: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女人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一旦这种恐惧莫名其妙地被自己毫无遗漏感知的时候,可能就比较严重了,你的身体才是你最真实的朋友,恐惧到浑身发抖便预示着什么不正常的事情。你不好说这源自于什么?勃朗什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的恐慌无助远远超过了她所能承受的本身,她恐惧并毫不犹豫地坚硬拒绝,但最后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魁梧的男子。然而对于一个有夫之妇到底是源于道德滑坡?还是我们草率地赋予她敢爱敢恨的模糊定义。(读《月亮和六便士》小感之片段三)
有些人追求的圣事,我们至死也不能够理解,是虚弱的丑陋还是无与伦比的魅力,就像思特里克兰德生命的最后日子,瞎着眼完成了巨作壁画,但却命令小妻子在他死后必须把房子烧点一点灰都不剩一样。他自己已经看到了自己的高峰,满足即是满足。但是得到了便销毁,而且片甲不留,多么光怪陆离的境界。(读《月亮和六便士》小感想之片段二)
你永远洞察不了情感中的所有,弄不清情感问题中的标准答案。你不清楚男人,女人,在什么时间有什么特殊的需要,就像你不曾清晓思特里克兰德当年为什么弃下安稳的令人慕羡的生活和温柔的发妻和自己可爱的亲生孩子孑然一身跑去巴黎,去追逐寻觅被他擦拭干净了的早已蒙尘的画家梦;你也不会理解勃朗什出于什么痴心追随她梦中的英雄,撇下对她忠实如狗的施特略夫,自愿献身并愿意用冰冷的方式自果自己的人生;更不能懂特里克兰德怎么会,放下他坚硬的石头心与爱塔结合在塔希提原生态地平静生活了那么久,并允许有了生命的传承~(原谅我一个小女生突兀的小想法,也即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之片段一)
标签: 百万英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