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通俗的讲就是需要大家广泛的学习,掌握适合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生活和工作技能,教育是一切意识形态领域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而教育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不断的发展,相互作用,不断的创新,从而推动社会积极向前发展进步。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教育的东西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比如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一种追求单纯的索取知识,为考试论的教育。时代发展了,很多传统的旧的教育模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应该跟据新的社会需求和人的实际应用,以全新的全方位为主提高学生公民适合现代化需要的学习,并且以提高基本素质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从而促进现代化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我们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发展成长而来的。以前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融入教学领域,教学形式故步自封,呆板固定,保守狭隘封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那个时代读书学习的某种教育方法,而视德如亲,仁爱天下的传承,我们更多的是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的传承、发扬、光大,今非昔比,历史的车轮总是不停的前进着,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不能丢,文化中的国粹精华将不断的推动咱们国学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高度 ,从而不断的丰富发展咱们的国学文化,让教育全面性多方位蓬勃发展,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使教育与传统文化更加密切的有机结合在一起,走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文化教育。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的明天更美好。所以,教育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所谓传统文化
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环境下,我们利用好传统节日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对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西风东逝,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甚至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韩国和我国争抢“端午节”的事情。部分商家也推波助澜,小学生对洋节情有独钟,这是社会开放带来的,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能知道它们的来历?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学校里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没有深入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因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对如何利用好传统节日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非常重要,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把传统节日教育情注课堂教学之中。
标签: 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