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ysladmin 28 0

你都知道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可以讲述一个吗?比如杯弓蛇影?

@🍊@

我来讲一个不那么广为流传却让我一直印象深刻的成语故事——面似靴皮。

五代、北宋的时候,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长官称为三司使。三司使负责掌管统筹国家财政,可以说是个有钱又有权的职位了。不仅如此,当时京城管理各司库务的官员,还都由三司使举荐。这就导致一些问题出现了,三司使不那么好当,还经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是怎么个情况呢?

成语典故,成语典故简短100个-第1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来,许多权贵子弟还有他们的亲戚都会请任职三司使的人举荐,也就是走后门。宋朝的田元均当任三司使时,同样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但是他基本上都能处理好。既不会太得罪人,也能守住自己的本职,公平公正选拔人才。背后的原因就是他虽然拒绝,但他懂得以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委婉拒绝。

后来,他曾经对人说:“我担任三司使的几年,笑得脸上的皱纹就像靴子上的皱纹一样多”。当时的文人官员听说后,都把这当成笑话传播,然而却都非常佩服田元均不仅为人宽厚,也非常有自己的原则。同时,也总能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非常难得。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脸上的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后来因用为形容为官事操劳而面容衰老的典故。现在我们想想,这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思,只得我们后人静心揣摩了,但说话的艺术他肯定掌握得不错。能做到这样一种人人佩服的状态,这也是因为他掌握的人生中的大智慧了!

成语典故,成语典故简短100个-第2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语是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词语或者短句,有三字成语、四字成语、五字成语或者更多字的成语,它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据有关资料说成语总数超过3万多条。央视曾经举办过《中国成语大会》。

成语的形成基本上都有一个典故,也就是说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成语是一个个小故事的浓缩精华,小故事大智慧,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古代社会人民的智慧。成语也是我们现代学校教育的必学内容,我们写作中也会常用成语从而使得作品更具有内涵。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趣成语有:

成语典故,成语典故简短100个-第3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等等,当然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成语,虽说不雅,是个骂人的成语,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成语还跟我们大名鼎鼎的"圣人"孔子有联系呢!这个成语就是——丧家之犬。

丧家之犬,用来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到郑国时,与弟子们走散。这时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一人,额头长得像尧,颈项长得像皋陶,肩膀长得像子产,自腰以下比禹短三寸,神情疲惫,像只丧家之犬。"子贡见到孔子后,把这番话如实告诉了他。孔子欣然笑着说:"说我像尧啊像舜啊我看未必,说我惶惶如丧家之犬,倒真有点神似。"

看看,孔子居然这么大度,不愧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图片来自网络)


我想讲夸父逐日的故事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谁能给我介绍下古代战争中所包括的成语故事?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东汉时期大将马援,马援为抗击外族入侵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四面楚歌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纸上谈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草木皆兵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用兵如神

东汉时期,刘备派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兵进攻益州。诸葛亮深知益州守将张任胆略过人,不能轻敌。于是亲自带兵前去诱敌,张任见诸葛亮带一支队伍不整的军队来袭,心想他用兵如神只不过是传言,于是中计成为诸葛亮的瓮中之鳖。

古代战争中所包含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很多,诸如暗度陈仓、风声鹤唳、假途灭虢、围魏救赵、四面楚歌……

暗度陈仓

定义:暗度陈仓是一种战术,是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意思是,军事上采取正面佯攻、佯动以误导敌方,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向另一方面进行掩袭。

故事内容: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偏远的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先到巴蜀养精蓄锐,以等待时机。刘邦到汉中后,烧毁沿途栈道,以示自己不再回关中。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并采用其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佯装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袭击了陈仓。刘邦以其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了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从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风声鹤唳

释义

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极度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地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弦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典故: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弦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符坚集兵于淝水边,仗着兵多将广,有些轻敌,认为自己非常有把握战胜晋军。

而谢弦为了以少胜多,使出计策,派使者到秦营,建议秦军后退。符坚求胜心切,违背众将意愿,执意后退。但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听到要后退,都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弦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迅速渡河杀敌。

秦军在溃退途中,丢盔弃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叫声,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奔逃。就这样,晋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假途灭虢

中国的成语很多都来源于战争,而且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讲几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小故事。

1、明修栈道和暗渡陈仓

楚汉争霸,项羽势力强大,而刘邦势力较弱,退居汉中,在前往汉中的路上,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把一路上的栈道全部烧毁了,表示自己听从项羽的指令,不会离开汉中争霸天下。

然而到了汉中后,刘邦却派人去修复栈道,以迷惑项羽,实际上暗地里从陈仓绕道,击败了项羽的大将章邯,然后一路平定三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的计策是多样性的,可以表面上去佯攻,而暗地里从另外一面进击,以迷惑敌人,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来历。

2、一鼓作气和再衰而竭

这个故事其实是我们很熟悉的,来自于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曹刿论战》。

话说当年姜小白和哥哥姜纠争王位,公子纠的背后是鲁国在支持。后来姜小白争到了王位,就是齐桓公,他自然对鲁国有意见。所以继位后,派兵攻打鲁国。

鲁国人曹刿随同鲁庄公指挥。他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意思是说,当齐军第一次击鼓的时候,是士气正旺的时候,这是后不可以出兵对战。第二次击鼓,齐军士气会衰竭一些,到第三次击鼓时,齐军的士气已经彻底衰竭了,这时候我军士气正锐,乘机出战,就可以克敌制胜了。果然,鲁国此战大败齐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和敌人对战的时候,一定要先避其锋芒,等到对方士气衰落的时候,再发动攻击,此时地方士气下降,而我方士气正强,以士气强锐去攻击士气低落,自然会轻易取胜。

这就是成语“一鼓作气”和“再衰而竭”的来历。

3、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

见到这样的美女就是要破釜沉舟了,冲啊!冲啊!

今天就讲讲破釜沉舟的故事吧。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将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围困在巨鹿。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要说古代战争中包含的成语故事还真挺多的,下边列举两个个供大家欣赏。

一:草木皆兵:东晋的时候,秦王符坚控制了中国北方地区,他觉得自己实力强大,就想一举消灭江南的晋朝,于是他率领九十万人马杀奔晋朝而来,晋军大将谢石,谢玄率八万人马迎战。

符坚看到晋军兵少,就想以多取胜,迅速出击,但没有想到,他的先头部队二十五万人马在寿春被晋军打了个出其不意,大将被杀,损失惨重,秦军锐气被挫,军心动摇,士兵纷纷逃跑,这时候的符坚站在寿春城上,看见晋军队伍严整,将士士气高昂,在看看北方八公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像晋军士兵,后悔自己来攻打晋朝太轻率了。晋军实力强大,到处都是晋朝的士兵,我怎么可能打败人家呢。

符坚心里已经害怕了,但自己率领这么多人马来了,就这么回去太丢人了,怎么也得打打看呀,于是他命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列阵,想凭借地理优势对抗晋军,这时候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让符坚把队伍往后撤一点,晋军过河和秦军一较高下。符坚暗笑谢玄不懂兵法,兵法讲半渡而击,只要你一渡河,队伍没整顿好,我就下令出击一战就把晋军打垮了。

于是他答应了谢玄的要求,命令秦军后撤,他没想到这时候的秦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了,撤军命令一下,秦军士兵撒丫子就跑,都以为已经败了,而晋军趁机过河追击秦军,秦军溃不成军,尸横遍野,符坚也受伤逃跑了。这就是草木皆兵成语故事的由来。

二: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这个典故来自李世民远征高丽的时候。

唐朝时候,李世民应新罗国的约请,去征讨高丽,大军往东进发,一路走来,到了茫茫大海的边上,李世民这么伟大的皇帝,是个旱鸭子,看着波浪滔天的大海,那船在水里晃来晃去,他哪敢上船啊,但也不能这样班师回朝,有损大唐皇帝英名。于是面有难色,大臣们也面面相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时的薛仁贵还是个下级军官,他明白皇帝的心思,想出了一条妙计。第二天,营门外来了位仙风道骨的老人,请求面见皇上,说有办法让大军平安渡海。李世民一听有这样的高人,马上吩咐请进来,老人进来后向皇帝行了大礼说道:老朽不才,算到皇帝远征,在此地遇阻,特地来解困,现在渡河的一切都准备好了,请皇上去看看如何

,李世民很高兴,在文武官员陪同下出了营门,看见凭空出现一条彩色帐子搭成的甬道,走过甬道进入一个超级豪华的房间,四壁挂着绫罗绸缎,地上铺着柔软的垫子,李世民一进屋,立即响起了动听的音乐,侍女端上酒菜,李世民和群臣推杯换盏,高高兴兴的喝起酒来,忘记了渡海的烦恼。

正喝得高兴,突然觉得房子剧烈的摇晃起来,外边也刮起了大风,李世民大惊失色,推开帐子一看,四面怎么都是茫茫大海,自己是在一条大船上了,十分诧异,问道:这是怎么回事,那位老人跪倒在地,扯下假胡须禀告道:微臣薛仁贵参见皇上,因见皇上为渡海忧心才想出这个办法,是怕惊了圣上大驾,请皇上赦臣无罪,李世民自然也没有怪罪。薛仁贵就这样把唐朝天子骗上船渡过了大海。这就是瞒天过海的成语故事了。

好了,两个古代战争成语故事讲完了,如果大家喜欢,点个关注吧。

标签: 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