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哪五种,代表作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
中国现今最有影响的五大剧种分别是: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
这个排列是网上的排列,其实,按照喜爱人数和影响力应该是这样排列: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
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首先说京剧,它是中国的国剧,起源于徽剧和汉剧以及一些地方戏的融合,旧称皮黄。皮黄的意思就是西皮和二黄,西皮是汉剧的主要腔体,二黄是徽剧的主要腔体。
京剧《贵妃醉酒》
京剧发源于200多年前,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徽班进京,为什么说它可以称之为国剧呢?原因有几点:
第一,受众广。有豫剧戏迷和其他剧种的戏迷说,你京剧不配称为国粹,戏迷人数也不如豫剧或者别的剧种人数多,而且这种论调在网上时不时的就会出现,这些人,其实有点想当然了。
先不说你的根据和数据呢?你用什么权威的机构全国全世界的统计过?国粹不国粹那是公认的,个别人不承认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你代表不了事实。
其实,豫剧的主要听众也不过限于河南省,当然他又会说,别的地方也有不少喜欢豫剧的,那河南省有没有不喜欢豫剧的呢?那是大有人在的。
京剧称之为国剧那是源于它的受众是全国性的,我们不说民国时候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就是49年以后的八个样板戏,那也是人人皆知,这还用抬杠吗?这个论影响力,别的剧种你比得了吗?
京剧《西施》
第二点,经过宫廷洗礼和文化人和艺人的共同改良和增益,比较讲究。
大家知道,京剧的前身是乱弹中的徽剧和汉剧,它成为国剧,也是当时的统治者喜爱,文化人的青睐,逐渐去除乡野粗鄙的一些不足糟粕,使这门艺术逐渐开始文雅化;讲究和有了文化上的内涵和深度,那么别说过去的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了,就是今天,这些剧种,论文化和艺术内涵的深度,都是和京剧不能比的,这个你承认也好,反对也好,那都是事实。
晚清以及民国初期,谭鑫培和梅兰芳等一大批京剧大师的出现,又对京剧的陋习和弊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点,可以讲,其他剧种很多的方面都是受京剧的巨大影响,比如,旦角的化妆,服饰,程式,剧目。其他剧种的一些大家们,无不是在学习京剧的优点以后,不断的提高改良,但其高度还是不能和京剧的那些大师比,这一点连他们本人都承认,你戏迷不承认那有什么关系,事实说话。
当然,豫剧比较接地气,乡野村落野台子人头攒动,那也是它的特点,但若说文雅,那不沾边。
按历史来看应当把昆曲丶徽剧和秦腔排进来。如果按现在流行的情况,此三剧种就剔出去了,秦腔只有陕西和甘肃还流行,昆曲只有北京的北昆和上海的京昆还存在,徽剧只在皖南,观众亦寡矣。
按目前能进入前五的只有京剧丶评剧丶河南梆子丶越剧和黄梅戏。
京剧是吾国第一大剧种,历史从清乾隆年计快二百年了(一八四O年)京剧是徽调丶汉剧丶秦腔的结合发展起来的,如高拨子沅于徽调丶南梆子自源于梆子丶二簧源自汉剧等等。京剧不但流行国内已到国际了,可以说是国剧。
京剧代表剧目有几百个,如《贵妃醉酒》丶《长板坡》丶《空城计》丶《龙凤呈祥》丶《三岔口》丶《闹天宫》等等。京剧腔调分为西皮丶二簧,内又分导丶原丶慢丶快丶流水…等
京剧代表人物太多了,国内外知名度高的如梅兰芳丶李少春丶程砚秋…。
二是评戏,原叫莲花落和崩崩,原在民国初期产地唐山地区滦县一带后下关东唱红李金顺,后又聚到天津如白玉霜丶爱莲君等再后新凤霞丶小白玉霜丶筱俊亭…五十年代评剧名角支援京丶东北丶西北丶河南等,长江以北几乎评剧占了半边天。评剧过去主要是以才子佳人和近现代社会题材为主,如《王少安赶船》丶《珍珠衫》丶《打狗劝夫》丶《杨三姐告状》…等。
三是河南梆子现叫豫剧,是秦腔流入中原结合河南乡土风气,历史久远可能远于清代在明代时期,剧目多是历史题材和社会动态,如《叶含嫣》丶《花打朝》、《卷席筒。主要分豫东和豫西调,代表人物陈素贞丶常香玉丶马金风丶崔兰田丶闫立品等等。
四是越剧,民国初产自浙江嵊县,原主要流行在浙沪一带后越剧名角支援外地,福建去了尹桂芳,江苏去了竺水招,天津去了裘爱花,兰州去了…等等,剧目多是才子佳人儿女情长,越剧过去无男主角一律是坤生坤旦。代表物越剧十姐妹如袁雪芬丶徐玉兰丶王文娟丶尹桂芳等等。
五是黄梅调现叫黄梅戏,也是民国后产生,有说是湖北黄岗有说是安徽的安庆,剧目如《割猪草》丶《观灯》丶《天仙配》、《女附马》等,代表人物严凤英丶王少舫丶潘景莉等。
标签: 关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