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如何设计评价测试?
上大学的时候,美院的专业课,多已实践,创意为主。
例如一个月的时间,主讲书籍设计。上课的部分为理论学习,1到2个课时间。其他一个月时间都给同学们一起自由分组实践。这个月的时间,学生可以图书馆里泡着找灵感,在电脑前通过互联网找灵感,也可以去一些工艺手工作坊,博物馆找灵感。把老师教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上。同时,学生还要自己去纸张市场,了解各种纸张的厚度,材质,特点。印刷厂去了解印刷知识,菲林出片。等等。因为老师给的理论知识只是做书的一小部分。执行成层面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完成。
为了做一本自己的书,设计的学生必须从设计,到执行,以及最终制作都了解。这样一个月时间,足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步到的。所以在美院,老师理论领进门,其他靠自己。
最终作业呈现,是一个展览,老师会一一要大家发表设计感言,发表设计意见。然后再提出老师的想法。这一节课受益匪浅,你能收货全班同学的创意和想法,同时你也分享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然后怎么评价设计好坏。以前可能对设计的好坏,大多停在美观度。不过现在更重要我觉得应该增强传播属性在里面。视觉传达,视觉如果不能辅助传达,则是孤芳自赏。而传播属性,可以拆分成很多条线。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创意,视觉提现,用户反馈等。。所以在评价一个设计好坏时。光从这个设计美不美来评价已经过时啦。
拙见。全手打,希望能有帮助。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出现,无疑是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导学案的使用,从教师传统的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教师由传授者变成了策划者。导学案能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由单纯的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由接受型变成探究型,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编制、使用导学案呢?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我们编制出一些有实效、操作性强的导学案,下面就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十单元第一个课时的导学案进行分析导学思路和教学效果。
标签: 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