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乡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ysladmin 8 0

你考虑过让孩子低龄留学吗?

相信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都会对于那个年代出国留学,去做一个美国梦的实现者是多么光荣,然而峰回路转,我们也看到所谓“海龟”孟晓骏在美国的境遇,虽然在电影中和现实中关于新东方“三驾马车”,任何富有文采的总结,都不及他们那时候创业的那份热情,甚至王强在俞敏洪创业初期就义无反顾的辞掉美国的高薪辅佐俞敏洪。

现代社会,出国留学已经不是一件特别新鲜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欧美国家,因此家长也很关心我们中国孩子到了美国,会怎样?

大家普遍的印象是中国孩子到了欧美发达国家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可能从学习很一般的学生变成天才儿童,考个哈佛耶鲁这些名校就跟闹着玩儿似的;或者从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变成了如朗朗一样的音乐专家,突然举办音乐会、画展等。那么真的国外的“素质教育”真的可以让人脱胎换骨,成仙成佛。

乡愁教案,乡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这种印象是不正确的。中国孩子到了国外,假如是进入大城市的普通公立学校的话,大部分是比在国内变差的。国外的教育研究数据也证明了:中国移民的孩子到国外的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跟普通国外学生越接近,也就是说:越差。毕竟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慢慢会将大家融合变得一样。

不过,我们是去其糟粕,吸收精华,也不能全盘否定国外教育就不好,发达国家教育有不少方面是远比我们中国先进的。比如:美国有一套让天才学生出头的系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这套系统脱颖而出。美国有鼓励学生创新的土壤,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无忧无虑地发挥。最重要的,是美国的高中老师大部分拥有硕士学位,很多拥有博士学位,在学术水平方面平均比中国的中学教师要高得多,因此,某些在国内学业平平的学生,来到美国,可能受益于这些因素而变得非常成功。比如几年前入围被称为“学生诺贝尔奖”的英特尔科学奖的一个学生,来自广州,获奖的研究是挑战物理课本中麦克斯韦的理论公式。这样的研究,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很多大学教师都只停留在“高手匠人”的阶段,距离美国大学教师的“理论创新指导者”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更不用说中学教师了。

然而,对于低领中国孩子到了国外,由于在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因此孩子变“坏”的可能性比变好的可能性要高得多,这点大家要警惕。我们以美国为例:

乡愁教案,乡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美国的公立教育读四年大学并没硬性的要求,更加不要求学生进名校了。学生的“升学率”从来不是考查学校是否有名,或者老师是否教得好的标准。很多地方,学生的成绩跟教师的工资不挂钩,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不教书,不管学生。

  其次,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师不管学生的升学率,所以,学生有没有做作业,考试成绩好不好,绝大部分的老师是不管的。相反,对比中国,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在接收极为严格的寄宿被老师赶着催着拼命的填鸭式学习,基础知识非常扎实,突然发现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如此自由,16岁就能拿执照开车,16岁甚至能结婚,没人管你有没有写作业,没人管你考试拿多少分,没人管你恋爱,甚至在学校一百英尺以外抽烟也不会有人管了,这样的“自由”会让我们的孩子任性过度,最后不仅仅没有学到该有的生活技能,反倒学了一大堆不相关的毛病。

  第三,美国的公立学校是没有“班主任”这个职位的。学生一般的学业和心理问题,由“顾问”(counselor)负责;学生的严重纪律问题,比如抢劫吸毒逃学之类,由“训导主任”(dean)负责;更严重的问题,由校警 (resource policeofficer)负责。普通不交功课,每次测验都不及格这种小问题,没有专人管,也不会管。很多学生到了差不多毕业了,才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学分,不要说进不了大学,甚至连高中毕业都差很远,才发现根本就无法补救了。

乡愁教案,乡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第3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美国的中小学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家长的重视,对学生的成功要起一半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来到美国的中国家庭,可能因为工作关系,双亲一天要工作十几小时,所以压根就没有时间参与,还有因为言语的问题可能也很少参与这样的活动。

  最后,因为美国的公立学校并不要求学生进名校,都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申请名校,很多在中国都能得到的资讯,反而在美国无法得到。因此,寄希望孩子在中国学业平平,到了美国会进名校易如反掌的人,无疑是缘木求鱼,应该丢掉幻想。

如果父母可以一起去陪读,我会考虑孩子低龄留学;如果父母没有条件和孩子一起去陪读,就不考虑让孩子低龄留学。因为:

一、低龄,我理解的低龄是16岁以下,也就是上高中前的孩子。16岁以下的孩子,处于儿童期或者是青少年时期,生活自理能力、价值观、自制力和自控力都很有限,如果把孩子单独送到国外留学,没有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和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情感,低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情感联结,需要父母给予成长道路上的陪伴。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地和父母沟通和交流,同时也需要父母的帮助和理解;如果低龄时期就独自去国外留学,客观距离上孩子与父母分离,情感心理上也与父母分隔,无法保证情感交流的及时和充分,孩子会要面临分离焦虑和体验独自在异国他乡面对所有问题的无助感。

三、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良好家庭家风的传承对孩子的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独自出国留学,也就意味着和身后的整个家庭过早剥离,大环境和小环境的改变,让孩子从小所受的影响变得从好的一方面说是丰富了,从不利的一面来说就是变复杂了。一个小小孩童面对全新的环境,会有好奇,也会有恐惧,会主动适应,也会被动面对,但不会具备基本的处理复杂情况的外在能力和内在心理承受能力。父母也失去了亲身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的机会和体验。

四、基础教育,国内外的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同的。国内的基础教育扎实,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尽管应试教育是目前无法改变的现状,但凡事都有利有弊,保持积极的看问题的态度是我一贯的思维习惯,我也不遗余力的把这积极的态度影响到我的孩子。低龄的孩子出国留学,意味着从接受国外的基础教育开始学习,国外的公立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不是把孩子培养上名牌大学,而是完成基本义务教育任务,让孩子掌握基本文化知识和生存技能,培养一个可以在社会上自食其力的人就是达成目标。而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远不止此,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送出国,就是希望孩子从小有好的起点,上名校,有一个好的前程。那么,低龄孩子出国留学,如果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最好不要选择公立学校,而是需要选择私立学校,特别是私立中学。这又会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学习要求,也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支出。

五、职业规划,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国际教育,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孩子将来学业有成,选择职业时,会面临留在国外?还是回到中国发展?的问题。三五年以后,甚至十几年以后的就业形势如何,现在很难预测。低龄孩子因为出国留学时年龄很小,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国外度过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都受国外很多影响。长着一张东方的面孔,但从头脑到心理也许都是西化的,就像许多人描述的那样,成为一个黄皮白心的香蕉人。虽然全球国际化了,但同时很多有影响力的国家和企业也越来越注重本土化。低龄时期就出国的孩子,如果能够在留学国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当然是理想的;如果回国后,能够很好的适应中国企业的工作作风和方式,也是好的;但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对二者都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既不能在留学国家就业和发展,回国后又不能很好的适应中国的生活和工作,从“海龟”(海归)变成“海带”(海待),那就太遗憾了。

标签: 乡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