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和我一样,半夜三更,辗转难眠,有太多的烦恼和无奈?
半夜三更,辗转难眠,有太多的烦恼和无奈,其实,每个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学生时代,为了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很多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在考试前很容易面临失眠等问题。对我自己的身边人来说,高考前夕,有位舍友因为压力过大,高度紧张,高考前一个月开始整晚整晚失眠,最后因为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在课堂上晕倒了。
工作时代,刚从校园到社会,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我们总在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总不知道自己改干嘛或者是能干嘛,焦虑而迷茫,无助而看不到前方的希望;即使后来工作多年了,我们依然会为了更好的发展或者是升职加薪而烦恼。
其实,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角色也慢慢的发生改变,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多了,特别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车贷压身的时候,会更加的发现,很多事情自己尽力了,顺其自然就好,如果自己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万一倒下了家人该怎么办?!
最后,在无奈与无助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态好了,好运气自然而然会伴随着我们。有句话想分享给大家:顺利,就是发财!这是三年前一位长辈对我说的,与其投资身体去赚钱,还不如顺子自然,那个年龄段该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散文随笔︳夜,亮着,心,想着(原创)
作者:赵凤宝
有谁和我一样,半夜三更,辗转难眠……
其实,我和你的状况几乎近似。每天凌晨三点半我就睡不着了,我倒不是有很多的无奈和中年的困惑,而我则是,在这个时间段会极度的兴奋,因为个人的爱好,因为二十几年的习惯,我的生物钟已经适应了这个时间段,因为这个时间段,夜,亮着,心,想着。我在构思,我在创作……
题记:
夜,就在白天忙累了之际,悄悄地出现了,天亮着。
夜,安静的时候很宁静,但,有的时候静的可怕。
每天习惯了在夜里睡眠,因为,在夜里睡眠,是最好的睡眠;因为,安静的夜在夜夜的守护着我们,让我们在一天的劳累之后,有一个很好的休息环境。
我很喜欢夜,因为,在夜里特别安静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特别良好的环境,才能静下心来书写我人生的纸笺,安静的夜,兴奋的凌晨,每天都会给我一个最好的思维和灵感,那时,我会思绪不断;每天都会有最美好的思念,那时,我会思念加倍;每天都会有一段香甜的梦幻。
每天都会有精美的文字展现,也许这就是夜色在袒护我。有些人时常会埋怨黑夜,他(她)们抱怨每夜都会在痛苦中失眠;也有人抱怨,常常会在黑夜的掩护下受尽折磨煎熬度过……
其实,我很幸运,是黑夜在袒护我,而我,也很喜欢在夜里的灵感。
我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虽然六十已过,但我从来不知疲倦,不管白天骑行有多累;不管白天有多郁闷;不管这一天有多少个不舒服的心情,而到了夜里,我还能坦然面对,微笑休息,凌晨早起,提笔书写我的心扉……
也许,这就是一种习惯,当然,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每当晚上九点半,我躺在床上,我的头只要一捱上枕头,就会酣然入睡,没有丝毫的梦境之享,绝对的深度睡眠。睁眼便是凌晨三点半,很舒服,很坦然从来不会有疲倦之感;很自在,也很自然。
摘掉“书圣”头衔,真实的王羲之是怎样的?
偷偷告诉你,摘掉书圣的头衔,其实王羲之是个叛逆的人。
大多数人,叛逆的时间段就在初中高中左右,在教育学上称为“叛逆期”。但王羲之没有叛逆期,王羲之一生都在叛逆。
16岁的时候,太尉郗鉴选女婿,太尉在当时可是军队的一把手,何况郗鉴的女儿很美。郗鉴决定去门当户对的王导家选,王氏子弟听说这事都收拾打扮,精神抖擞跃跃欲试。但是最终郗鉴看上了在东床上袒腹躺着的王羲之。现在要敢这样去见家长安排的相亲,会被打死,对方也绝对看不上。后来王羲之娶了太尉女儿郗璿,生了八个孩子,七子一女。
家族是当时最大的贵族集团,王羲之的仕途本可一番风顺。但是他做了件事:称病辞官。辞官之后干嘛呢?种种桑果、养养鹅、写写诗、作作画、游山玩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要在今天信息时代,绝对是热点。
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是卫夫人,王羲之当时觉得卫夫人很厉害,卫夫人也确实很厉害。在王羲之辞官写字作画游山玩水后,在各地游玩时见了很多前人的古迹:李斯、曹喜书,钟繇、梁鹄书、蔡邕《三体石经》、张昶《华岳碑》。他说:“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然后他开始学碑文书法。有自己的判断分析,敢于质疑权威。
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王献之、王徽之,均放诞不羁,任情恣性。王徽之为参军时“蓬首散带,不综知其府事,”“时人皆钦其才而秽其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应该是最圆满的事了吧。
书圣的头衔是什么时候封的呢?是王羲之去世以后的后人拜赐予的。似乎王羲之不是那种十分爱吹嘘的人噢!
名是虚的,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否认“名副其实”。无论任何人,亦不管地位的高低,亦可能一时的盛名,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无比公正的。对于王羲之,我认为不管其有无盛名,其书法的水平和地位不可能有所降低的,在晋代当时和现代都一样。为什么这么肯定?
一是从书法学习或研究的角度看,在晋代,的人们当中王羲之的学习环境是一般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具有他那样的条件的。在当时的氏族或门阀环境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更是如此,何况书法在当时的传承本身就是家族式的传承,其书法经典和理论精髓,普通人是无缘见面和得到。再说,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是出类拔萃,鲜有人企及的,否则也不可能会有大量的作品流传,并传之唐代,虽然仍然没有脱离家族的渊源。再说,如果他王羲之的书法水平非常普通即便能越过唐代,也难以传至现代,早已会有大智慧这超越。书法家的历史地位本身就是后代来品评的,何况又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和筛选。
二是书法发展史的角度看更不可能有后来着者撼动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魏晋时期是书法由篆隶演变之楷书和草书的关键时期。书法在这个时期的变革的集大成者,又非王羲之莫属。他人根本不具有王羲之那样的环境与条件,也还有学识、悟性、机遇的原因。一方面是历史的选择,另一方面又是王羲之自己的选择。再说书法之晋唐,特别是楷书已经发展之高度成熟,自此以将,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个性的条件,而没有再出现书体创新,都是传承古代经典书法。仅这一点后来这就无法撼动其在书法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意义。
三是在书法至于情感的投入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无法磨灭王羲之书法的历史地位,即便晋代以后出现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等,在思想情感和艺术情感的投入的高度方面无,后来者也仍然无法超越王羲之书法的历史地位,因为王羲之的《兰亭序》的情感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传达书法美学观的,既有晋人的风流儒雅,狂放不羁、潇洒飘逸,也包含了对宇宙、世事、生命,甚至当时社会血与火的激烈碰撞下天才的感悟,超凡脱俗的心灵的放飞以及个性书法艺术化的抒发表达,虽然不乏道家思想,而《祭侄文稿》是对家国亲情的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包括苏东坡的《寒食帖》,仍然是对自己心境的描述,远没有王羲之美学思想高度的渊博宏大。
标签: 高一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