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父母打过最惨的一次是因为什么?
看到这个题目,立即想到小时候挨过母亲一次拧,真的,就是挨拧了一次。
母亲是地道的农村妇女,举止却是温尔文雅,从不记得母亲无节制的“哈哈”大笑过,也不记得大声呵斥过我们姐弟。母亲的穿戴也比较讲究,我有记忆是80年代初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穿着基本都是灰蓝色,母亲长相秀气,嗓音甜美,曾在村里的宣传队工作,我出生前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很丰富,饿着肚子也唱戏,母亲在宣传队是台柱子,自从有了我就再没上过台了。也许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熏陶,母亲一直在物资匮乏的生活中,保持着一种品质,衣服永远干干净净,从来不光脚,哪怕穿拖鞋也穿着袜子,一直到现在老了也是。即便干农活时也要整整齐齐。
母亲这么温和的性格,怎么能打我们呢?我们姐弟仨就打过我。大概六七岁的时候,父母亲在地里干活,临走前嘱咐我:阴着天,下午说不准要下雨,下雨时记得把弟弟的棉裤拿回屋,明天降温,今天拿出来晾凉,淋了明天没得穿了。我答应的脆生生的,谁知道,那天下午真下雨了,我和几个小伙伴早玩的把这事忘到九霄云外了,妈妈回家了,我还没回去。等想起这事雨下了好一会了,我冒雨飞快往家跑。跑回家,自己已经淋成落汤鸡,母亲看到我的样子,又气又急,走到我身边在我脸上拧我好几下,看到弟弟的棉裤摊在炉子旁边,湿湿的,我一点也不委屈,知道自己闯祸了,那个时候哪里有多余的衣服。弟弟的棉裤在炉子上烤了一整天才干,弟弟就在床上玩了一整天。
那是第一次挨母亲的打,由于是第一次,又是最后一次,记忆才如此深刻。
#育儿#谢邀,看到这个题目,我泡了一杯浓浓的咖啡,坐在窗边,看着人来人往的街景,热闹是他们的,我思绪回到了儿时那些惨痛的经历,现在回味起来觉得还是有一些感谢。
我来自偏远的小村庄,儿时曾以为这就是我的天下,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我的家庭与别的家庭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那时的普遍思想就是多养孩子,尽管冒着超生的政策,我妹还是诞生了。现在,假使让我选择,一个孩子就够了,再多就养不起了。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兼家庭主妇,家里的大小事全由母亲操办。父亲是一个煤矿工,在当时是让人相当羡慕的职业,现在成了避之不及的事业。
故事的开始要开始于母亲的经历了,母亲曾患上肺结核,在当时那可是绝症,幸好母亲用接受教育的时间换来了一条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经介绍认识了我的父亲,父亲那个家族在村上还是比较有地位的,七个子女有4个是教师,一个在村政府工作,一个孝敬父亲啃老,另一个就是煤矿工的老爸。结婚以后,母亲受了很多委屈,每当村里老年人说起当时的情景时,他们都会泪流满面,可想而知,母亲有多苦。而那时父亲也是听信其兄弟姐妹的谗言,对母亲百般刁难。生了孩子以后,父亲在母亲的一次语言反击中,渐渐对母亲的爱有了些起色,但仍然没有改掉喝酒闹事的行为,至今父亲依旧存在这种行为。只是不会太闹腾了,叫几声,睡一觉,就没事了。
我最惨的一次就是在他喝醉酒之后发生的,过年的时候,父亲去朋友家喝酒,果然还是喝醉了,来到家,满嘴胡话,接着边对母亲拳脚相加,我前去阻止,父亲直接将我举起来,摔到了墙上,现在我已经体会不到那种疼痛,那时我感觉我也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我得注意力全在母亲身上,忘记了伤痛,母亲尽力阻止父亲接着对我哥和我妹施暴。我们孤立无援,母亲或者是大哥,我也记得不是太轻,让我和妹妹去找爷爷(母亲的父亲),那时候没有路灯,爷爷距离我家之前有10多公里,而且还是山路,那时我不知道怎么鼓起的勇气,领着妹妹在黑暗中,摸索着找到了救命的稻草。这就是我惨痛的经历,后来的故事,我便不写了回忆起来,有些黯然落泪,不是我受到肉体的伤害,而是我看到了唯一一次父亲对母亲的家暴。
现在,父母还是很恩爱的,转机也是出现在那次醉酒家暴之后,虽然父亲还是会喝酒,但是对对母亲的爱越来越深厚,就如那佳酿越存越香。
请问怎么看待学生毕业后老师删除学生家长微信,或者家长删除老师微信这个现象的?
理解并尊重,是微信圈应有的风景。
老师删学生,家长删老师,即使没毕业,这也很正常呀!
您进入了别人的微信圈,在别人的一亩三分地上安营扎寨,在别人的地盘上吃喝拉撒,不负人管被踢被黑被禁言,这是很正常的呀!
话说某校一年级某班,学生底子薄弱,老师多布置了写作业,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做至深夜七八点,于是怨声载道,但在群里却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家长,孩子次次做到十一二点,苦恼之际,便在微信上跟老师论理,挣着吵着不由破口大骂,骂着骂着即被老师踢出群。这下好了,作业还是那么多,但要拐弯抹角知道晚上的作业,苦中加苦……
这位家长所犯的错误,在于把微信当做伦理的厅堂,骂人的战场,吃些苦头是应该的。可他更应该感谢老师的是,通过老师近半个学期魔鬼似的强化训练,自己的孩子终于硬了起来,从学渣熬成了学霸……
理解、尊重、支持,这是微信圈应有的风景!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微友。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不如改成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微信。
为便于家校联系而建立的微信,有其特定的期限与使命,一旦学生毕业或转校转班,就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如不及时清群或解除,会带来工作学习诸多的不方便,于是,一些旧群解散了,一些新群诞生了,这就是微信的生态。
流水的微友,有限的存储空间。
老师发起成立微信圈,便有大量的存储空间被占据,有太多的垃圾需要及时清除,因此删除便在考虑之列,加之老一届学生走了,新一茬学生又来了,为了方便工作,不得不再建一个或数个微信圈,如此这般,真的到咬咬牙把过去从手机里扣出来。如此这般 ,我倒认为,不删是为了感情,删除是为了工作。这个时代有师恩,但老师是不图回报的。
有限的存储空间,无限尴尬的人生百态。
无论里表,学生未毕业时,多数家长对待老师还是很尊重的,是感激和理解的,而一两个害群之马,则是心存芥蒂。有的是因为老师 在微信上批评不顾及家长的面子,有的是因为要求给孩子调整座位而石牛沉海,有的是因为儿子要当班干部未果而心有怨言,那个心情啊,孩子未毕业时候还能压抑,一旦孩子毕业就漏出本来面目,在微信里骂骂咧咧的事情不在少数。因而删除与清群是必须的,在某些人眼里,脆弱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无限尴尬的人生百态,稍不注意,群主就被黑了。
工作微信一旦弃用,很快就会被拉票点赞的占领,不久广告进来了,不良的信息也跟来了,黄赌毒也有可能发作,如此这般,负责运作与监督的群主便摊上大事情了!
基于此,及时删除是很必要的,不存在着人情薄如纸的说法
芸芸众生,来往都是客,起居都是情,删与不删都是满满的心情!衷心感谢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亲们,与你一颗善良的心灵系于诗与远方。
如果你有,请删除我的微信!
标签: 幼儿园毕业寄语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