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漂亮嫂子,为何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夺取权力,在玄武门事变成功后,李世民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巩固权力,包括纳了齐王李元吉的王妃和软禁李渊。
李建成当时是李世民的嫡兄长,李建立是太子,他的老婆太子妃是出身北朝望族荥阳郑氏的郑观音,荥阳郑氏在北朝时期,出了很多达官贵人。
李元吉当时是李世民的四弟,李元吉是齐王,他的老婆齐王妃是出身弘农华阴的杨氏,弘农杨氏在东汉末年开始崛起,经魏晋南北朝到隋朝达到顶峰,与隋文帝杨坚同族,在隋朝权势倾天。
而李世民及李渊都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及周边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源自北魏建立的六个军镇,这六个军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在当时有着巨大 的影响力,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的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
为了抱团维持权贵,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内部是彼此通婚的,不分胡汉,不分文武,形成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军事集团。陇西李氏、弘农杨氏都属于这个集团,但是荥阳郑氏不属于这个集团。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不代表着天下就太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生前有着很大一批政治势力,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政治势力,就会造成动乱,如何化解李建成和李元吉留下的政治势力成为摆在李世民面前的最大难题。
别认为李世民是因为好色或者齐王妃杨氏因为长得漂亮才被李世民纳为妃子,李世民对权力的渴望远远超过女人,否则也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兄、杀弟、软禁父亲。
李世民之所以纳齐王妃杨氏为自已的妃子,是为了安抚杨氏背后同为关陇贵族的弘农杨氏势力,这与齐王妃杨氏长得否漂亮毫无关系,哪怕齐王妃杨氏长得奇丑无比,李世民也照样娶为妃子,这是政治目的,是胸襟,是政治家的手段,千万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政治家的行为。
同样道理,李世民没有强娶太子妃郑观音,一是因为太子妃的身份较为敏感,二是因为荥阳郑氏在李世民眼中,并不算非常强大的政治势力,荥阳郑氏只是世家大族,与军事为基础的关陇贵族相差甚远,可以不必拉拢,这与太子妃长得否漂亮毫无关系。
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全部杀掉,斩草除根,而只是保留他们的女儿和妻妾存在,同样是政治目的,消除将来的隐患,同时又不赶尽杀绝,留有余地,并安抚留下来的妻妾女儿,同时李世民还分别追封了李建成为隐太子,李元吉为巢王,还将自已的儿子过继给李元吉为儿子。
李世民的嫂子是郑观音,十六岁时嫁给李建成,推算共育有九个子女。玄武门之变当天李建成被杀,第二天五个幼子又沦为权力之争的殉葬品,四个女儿幸免,郑观音时年28岁。孩子虽是无辜的,但帝王家是无情的,丧子、丧夫之痛,痛断肝肠。好在郑观音是位坚强的女性,在将遗孤抚养成人的同时就遁入空门,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唐高宗上元三年,郑观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因此,郑观音渡过了整整五十年不堪回首的岁月,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又是无可奈何的,庆幸的是李世民给了她选择平淡生活权利,而自由、名利、一切俗事,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李世民继位不久,突厥颉利可汗率军大举南下,原太子李建成旧部也在暗中蠢蠢欲动,所以面对外忧内患,一切风花雪月的事情都与他无关,亦或者无睱顾及。若干年后,李世民的政权趋于平稳,于是开始体验帝王生活,遂将寡居多年的齐王遗孀杨氏纳为妃。杨氏年轻漂亮,而且没有生育,既符合李世民青睐的标准,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归宿。这就是李世民饱受诟病霸占弟媳的一个故事,一段不被祝福的姻缘。不过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只要脚舒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李世民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不光是李世民不敢,而是普天之下没有几个人敢的。举个例子,篡唐的朱温之所以被儿子所杀,是因为他暴虐无道,淫秽不堪,专吃窝边草,不仅肆无忌惮的奸淫部下妻女,甚至连儿媳都不放过。这样的人已经枉为人父,所以死有余辜。而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双双毙命于自己儿子之手,也多半是出于咎由自取。反观李渊,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雄主、明主、英主,可惜有些太过自信,没有处理好儿子之间的矛盾,因此才酿成大祸。但李渊单纯做为一个父亲并不失职,所以与儿子之间也有浓浓的亲情,这也是李世民没有举刀相向的主要原因。
其次,李渊是一个很睿智的人,这样的人识时务,懂得激流勇退,所以在玄武之变发生后,知道局势不可挽回,于是马上将权力交予虎视眈眈的李世民。这样一来,李渊既抢占了“生”的主动权,也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不给李世民留有“不轨”的机会。所以,李世民没有向父亲下手的理由,也是第二个不敢杀李渊的原因。
其三,中国的历朝历朝都是以孝治天下,秦始皇之母赵姬与情人嫪毐纵下大错,赢政还是在表面上原谅了母亲,为的就是要在天下人树立一个“孝”的榜样。而汉朝更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所以每个皇帝的谥号才会有一个“孝”的前缀,比如孝文帝、孝景帝、就连动了一辈子武的汉武帝的谥号也是“孝武皇帝”。所以,百善孝为先的“孝”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李世民不仅不能杀了李渊,而且还得在天下人面前做一个孝子,即便是在装。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不会流光溢彩,而是遗臭万年,因为有些东西可以掩盖,可以淡化,但泯灭人伦的东西不可以。李世民是个聪明人,这些他都懂。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实事求是的讲,玄武门之变是一场赤裸裸的谋逆事件,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在长安玄武门设伏杀害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对于这场兄弟相残的悲剧,史书上的记载都是偏向于李世民,认为李世民战功卓著,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李建成则是远远的躲在大后方,无尺寸之功,因此非常嫉妒李世民,经常对李世民进行中伤,而玄武门政变正是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步步紧逼下才做出的无奈反击,实在是逼不得已。(玄武门事变)
但是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上来看,李建成虽然与李世民有竞争关系,但是李建成的秉性还是非常宽厚仁爱的,他曾亲自制止了李元吉谋杀李世民的行为。
并且在汉家王朝的礼法制度下,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是大唐名正言顺的储君,若无谋逆的行为,他的就是未来的大唐皇帝。即便是李世民的军功再如何显著,也不可能危及李建成的地位。
况且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冲突中,李渊是比较偏袒太子的,李建成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李建成应该没有置李世民于死地的必要。
至于李建成邀李世民喝酒在酒中下毒一事,估计是李世民在继位后杜撰的,试想有谁会傻到用这种方式毒害他人,这不明摆着告诉世人太子就是杀害秦王的凶手吗?
李世民制造玄武门政变的根本目绝不是为了自保,而就是为了当皇帝,因为按照正常的顺序走下去,他肯定当不上皇帝,所以只能依靠非法手段夺取皇位。(李世民剧照)
不过李建成毕竟是太子,太子就是储君,顾名思义“储君”就是国家储备的君主,是未来的皇帝,李世民在太子面前也是臣子,李世民杀李建成属于谋反!
虽然李建成的地位很高,但还有没有到至高无上的地步,在大唐帝国中他还只能排第二,他的老爹李渊才是大唐的神,也只有李渊有权力处死李建成。
于是在杀害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给他二人按放的罪名是“谋反”,也就是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去谋害李渊,而李世民则冒死扑灭了二人的图谋,这个理由为李世民找到发动玄武门政变的合法性。
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合法性仅仅是指发动玄武门政变,李世民日后当皇帝的合法性并不来源于此。
李世民能否当上皇帝还是要得到李渊的同意,起码名义上要得到李渊的同意。而李渊在玄武门政变之后迅速任命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不久之后将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对于李渊态度的变化,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李渊遭到李世民胁迫。(李渊剧照)
在玄武门事变之后,为了以绝后患,李世民将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以及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共十个孩子全部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而李渊则被李世民变相软禁了。
不过李世民并不敢杀李渊,因为不仅是李世民的父亲,还是大唐的皇帝,不管是任何人,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能杀皇帝,否则就是谋反。
在让位之后,李渊与李世民的互动并不多,即便是在唐朝的官方记载中,父子二人也很少见面,这从侧面反映出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关系并不融洽。
标签: 榜样5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