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言,美言是什么意思

ysladmin 24 0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句话如何通俗解释?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者,诚实也。“信言不美”,是说凡是诚实之言都不是漂亮的辞藻。所谓“信言”,就是质朴无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者没有虚伪粉饰,没有投其所好,没有奸巧诡诈,而且都是真诚一片。“信言”世人多不爱听,故称之为“不美”。

美言,就是漂亮的话,漂亮的话都不是真诚的,不是实际的,是加工过的言词,是雕饰过的言语,所以是不真实的。“美言不信”就是讲那些讲得好听的话都是不可信的。

美言,美言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者不辩”,是说有道之人,全德备身,其言合于天道真理,可以道达人事。言无彩文饰华,句句真实不虚,此乃“善言”也。善言者则心必善,与人为善,不与人争辩。哪怕是遇到委曲之言,侮辱性的语言,也必是心平气和,不动声色。取人之善,当据其事理,不必深究其心。别人偏激,我受之以宽;别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我不争胜于人,以善心待不善。别人的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浑厚以养大德。当人来争辨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不用巧辞奇说,其心自然清静平和。先辈云:“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nè)。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由此可知“不辩”之深义。

所谓“辨者不善”,是说凡是“善辩”之人,皆是“嘴尖皮厚腹中空”。因其心中空虚,缺乏德性涵养,理屈辞穷,夸夸其谈,以逞其能。常见世人为争私利,或为显能,或抱偏知邪说以乱真,便以三寸不烂之舌,逞口锋之利,无理也要辩三分。此即俗话所称之“舌辩猴”。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者不博就是讲的真正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是内敛的,德厚贵藏,不显山漏水。真正的智者是虚怀若谷的。博者不知意思就是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的人都没有多少才华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到处炫耀,夸夸其谈,

美言,美言是什么意思-第2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如何解释?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美言,美言是什么意思-第3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大意):

真实的话往往不漂亮,漂亮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不爱用语言表白,爱用语言表白的人,不一定善良。知识广博的人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的人知识未必广博。懂得“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他越是帮助别人,自己越是什么都有,他越是把一切都给与别人,自己越是富足。这就是天之“道”,它利万物而不损害万物。人之“道”也是如此,做事从不与人竞争。

简单解读:

这一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也可以说是对全书的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二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是告诉人们真话逆耳,良药苦口,敢讲真话的人,是心地坦白,为人奉行诚信的人,这样的人可以交往和依靠。“美言不信”,是告诉人们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是口蜜腹剑,当面说好话,背拍使绊子的人,这种人不可以深交,更不可以依靠。善良的人从不表白自己善良,而总是表白自己善良的人,他不一定就善良。所以,看人不但要看他怎么说,更重要的要看他怎么做。好买弄的人,认识不到自己的浅薄,而具有真知的人,从不买弄,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这种人虚怀若谷,谦恭卑下,是懂得“道”和依“道”行事的表现。

“利而不害,不与人争”,是说“道”公平地给万物百利而无一丝一毫的损害。懂得“道”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与他人争利。懂得“道”的人,什么都不保留,以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为己任。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充足,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帮助、给予别人,事事为别人着想,换来自己内心的充实,不就变得更充足和富有了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可以说是对“道德经”全书的总结。“信言”、“善行”、“真知”、“不争”、“利他”,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标签: 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