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是一个典故吗?是什么意思?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西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编写了一本书《淮南子》,其中《人间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一个住在边塞附近的老头,善于养马。一天,他家的马无故跑出边界,去了匈奴之地,失踪了。一匹马对于当时的农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产。财产受损,邻人纷纷前来安慰,老头则认为,当走的必走,当来的自然来,没有什么好伤心的。果不其然,不久,走失的马不仅没丢,还带了一匹匈奴好马而回。于是邻人纷纷前来庆贺,老头还如前说,并无喜意。他的儿子爱好骑术,自从得到了匈奴好马后,天天骑马驰骋,一不小心,摔断了大腿骨,成了残废,老头还是那样,并无悲伤。不久,汉匈爆发战争,村里青壮尽出,十去九不回,老头儿子因为残疾,不能征战,父子得以保全。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坏事可能变好事,好事可能变坏事。坏事来临,不能悲观失望;好事到来,亦不能盲目高兴,放松警惕。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伊始,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突袭华夏大地。大祸来临,14亿中华儿女并无惧色,而是万众一心,共同抗疫,很快便扭转局面,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反观西方政客,先是隔岸观火,继而弹冠相庆,落井下石,充分暴露了他们损人利己的丑恶嘴脸。殊不知风水轮流转,病毒无国界,他们的发财梦未醒,灾难却已临头,悔之晚矣!世界防中国没几天,却迅速演变成中国防世界,风景这边独好!
如果西方政客也懂那么一点点中国文化,知道一点点“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道理,世界局势何至于此?
塞翁失马,焉知禍福是一个寓言故事,它最早出自于西汉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人间训》一书,后来衍变为汉语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或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在中国古代,用一个寓言故事诠释生活中的某个哲理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盲人摸象,农夫和蛇……"等等,也就是该句成语的典故。"塞翁失马,焉知禍福",实际上和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反之,则是另一种结果。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随便举一个吧,笔者的家乡是闻名全国的"户太八号"葡萄主产区,某年,在葡萄杨花期间,由于受早春寒流的影响,造成产区大面积葡萄减产,果农们唉声叹气,情绪低落,没料想秋后市场上葡萄由于货源短缺,价格大涨,果农的收入倒比丰年增加了二成。而又一年,风调雨顺,葡萄大面积丰收,而造成产品滯销,价格不用说低了很多,果农收入不见得高于欠收之年。农夫举的这个例子不一定正确,但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要全面的分析,理解,而不能片面化,往往由于某种因素,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出现向坏的方面转变的可能。
标签: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