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劝人“积阴德”,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阴德,何为德,没德如何有福气,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有了好命含金锁匙出世,更要有好运才行,如果没好运就要积累阴德,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德排在第四位,其实不然,个人认为德为第三位,如风水宝地,要有德行的人才能配得上,福人居福地,冥冥中自有安排,没德之人强求也不来。
积阴德,有阴德的人,其实福报最大,上天必将赐福于他。行善出于至诚,不是为了做善人而行善,没有期望获得福报的念头,默默无闻,坚持不懈的时时处处行善,这才是真的积阴德,福荫子孙后代,自古圣贤就提出厚德载物,而且无论佛,道,皆导人向善,这是有一定的道理。
佛祖教导弟子说:一滴水怎样才能不枯萎。弟子想了很久也说不出来。一滴水怎样看也不能长久保持,佛祖说:把这滴水放入大海,就不会枯萎。积一点阴德,可以理解为一滴水,你用完就没有了,但你持久下去,水滴越来越多,聚沙成塔,水滴成河,甚至成海,力量就强大了,积的阴德庇护子孙三代,但是你在积德,子孙不一定会积,当福德用完,三代而终,自然又是一个循环了。
当你积累阴德够多了,自然人生一帆风顺,有付出就有回报,世事万物自然有规则运行。你去工作,老板自然回报酬劳给你,你去种地,自然有饭吃,没付出又怎么会有收获,一因一果,你积阴德了虽然没人知道,但是上天不会忘记你的付出,自然会有所回报,不是报在你身上就是报在子孙后代,所以说生活中处处可积德,也可以处处损德,关键你在抱着什么心态活着。
阴德是一个人自己悄悄去帮助他人,不能让别人发现,自己也不能说出去,所做的这件事情就是阴德。不会沾上名誉名利。是一种纯粹的功德。也是无法摧毁的功德。比如像帮助他人来做一些公益事情啊,有可能被贪嗔痴所摧毁。但阴德没有这个因。
曾经中国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去美国参加一个钢琴比赛,希望从中获得名次,被他们的音乐名校录取。这次录取的名额非常有限,只有三位。但这个女子的钢琴水平很高,所以说她还有一种自信。
比赛的那一天到了,她以优异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美国的评委跟她说了一句话:“你要注重你个人的品德。”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根本搞不清楚他在说什么,什么叫做个人的品德。她就回家静等录取书。
一天她所住的这个小区停电了。很多美国老人诚惶诚恐,问是不是又遭到了恐怖袭击?在炎热的夏天,很多美国老人因为没电而中暑,被临时救助中心,抬到一个简易的帐篷进行治疗。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正好悠闲转到了这个新搭的简易救助帐篷。救助中心的一个中国医生看见了这个女孩,就叫他赶快过来帮忙。又因为这个中国医生认识这个女孩,把药瓶塞到她手中。她心想自己又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怎么救人啊?
这件事似乎不给她商量的余地,她手中拿着药瓶,站在那里发呆。中国医生说到赶快给他服用,她这才拿着药品看看里面的说明跟着老人服用。她忙碌了一阵子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为了照顾这么多的美国老人,她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几次都想跟那个一个中国医生说她要离开,每次话到嘴边都不能说出去,只有看到病人进来,就没看过病人出去,已经是人满为患。那个中国医生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女孩儿在坚持中忙碌中终于透支了,“砰”的一声摔倒在地。医生们又开始抢救她,才发现她是个孕妇。
她的事迹被一个记者发现了,并知道她是个孕妇,还积极的抢救他人,打听到她的名字后,记者就把她的事迹报道了出去。
她康复后发现自己的邮箱里有两份文件。一份说是她被录取了。另一份文件说是这次本来不打算录取中国人,即便是她获得了第一也不可能被获取。但是在看到报纸上报道她那个事迹,教授们同意了她被录取了。
积阴德和阴德文化到底是什么?
看了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大家都一起对阴德之事,还是多多少少有点关心,有点在意,这非常好。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很发达呢,人们用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才去做某种功德的事情,做公益的事情,使原有的公益失去了很多的意义。现在的公益基本上都成了一种形式。全心身的帮助他人的那种精神,正在一点一点的流失。如果现在所做的工益不跟产品挂钩,不跟个人的名誉挂钩,那么公益的才有意义。
想起古代很多的人就是因为做阴德,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史和自己的命运。比如说非常有典型的典故就是在《莲池大师戒杀放生图文说》有一篇是“扫螺种福”的历史事件,是这样记录的:“礼部侍郎韩世能,江苏长州人,世代居住墓边平地,家境贫困,祖父韩永椿,喜好放生,但因家中无钱,每天早起,就持扫帚到河边,将两岸的螺蛳扫入水中,以免被人扑捉,有时忍着饥饿扫数十里地,如此不疲不厌四十年,从不间断。
到了明穆宗隆庆丁卯年,韩世能梦见金甲神明告诉他说:“你祖父放生,有大功德,从此子孙世代贵显,当先使你荣享一品官位。
后来,韩世能官至礼部侍郎,奉命出使朝鲜,蒙皇上赏赐一品朝服,韩家子孙,果然累代贵显。”
一个普通寻常的人,他常常到河边,把爬上的大小田螺扫到水里去。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他知道杀生是不好的。当地的人们非常喜欢吃田螺,经常捕杀这些爬上来的田螺,于是大清早他用扫把把这些田螺扫回河里。它仅是一个善良的心吧,并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期盼想要得到什么。
标签: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