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分几部分怎么分?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 并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除总序外,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古人对流传于世的文章的态度非常的严谨,文章的排列次序也不是随便排的。弟子规开篇是总序 ,文章主题开门见山,讲出了本文的主题核心内容。
把“入则孝”排在第一,是因为“孝”是一个作人的根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孝,其他方面再有才能也不足可观。
“出则悌”则是讲待人接物。“入则孝”是指在家里该怎么做,在家里做好了,出门接触社会,就应该学习“悌”了,这不仅仅指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古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待其他同龄人都应该按照“出则悌”的要求来做。
“谨”主要讲人应该有很好的生活习惯,侧重点在“身”,“信”则指人的道德品质,侧重于“心”,先身后心符合人培养提高的规律。
前四部分做好了,心量自然就会扩大,所以要“泛爱众”,做得久了,自然“亲仁”。到此,可以学习琴棋书画等知识技能了。
从这个排列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把修身养性放在首位,而知识技能是次要的,符合《大学》里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儒家思想。
标签: 解读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