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提议“每月设无作业日”,你支持吗?
不太支持。
因为“无作业日”的设置很可能是扬汤止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该学校辅导员说,为让“无作业日”过得更有意义,每个班级还可以以班会的形式,共同规划“无作业日”。有的班级建议在校园里利用边边角角空间设立小花园,让学生种植不同品种的花朵,有的建议设绘画墙,让大家自由涂鸦,还有的建议设立开放式自由阅读区域,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这些有质量的提案一一获得采纳。
然而,小学生大约下午四点钟放学,如果平时作业本来就不多,平时就可以开展各种课后的集体活动,不一定非要在每个月的“无作业日”进行。如果平时作业较多,甚至占用了学生的周末时间,设置“无作业日”的意义还不如把周末好好还给学生。如果周末没有或者较少作业,能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意义的活动,多陪伴家人,学生还会那么在乎每个月一天的“无作业日”吗?
从学生听到学校同意推行“无作业日”兴奋的样子可以看出,很可能学生平时作业太多,对能争取到一天课余时间不做作业而感到高兴。与其给学生布置较多作业,然后每个月来个“无作业日”,还不如把本该有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来的更实在。
另外,“无作业日”的初衷看起来是好的,却很可能沦为虚设。
如果老师觉得“无作业日”阻碍了自己的教学进程,就容易在“无作业日”前后增加等量的作业。这样分摊下来,作业的量并不会因此减少。孩子如果没能及时完成,就只能在“无作业日”补做作业,让这个日子最初的意义不复存在。
有网友甚至说:“我们小学的时候,校长就推行了每周一次无作业日,但是老师还是照留不误,后来就慢慢没有无作业日这个说法了。
同时,我们要当心“无作业日”成为摆设后,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有这样一个理论叫“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会远高于收益。同样是100元,丢了100元和捡到100元,前者带来的痛苦情绪会更强烈、更持久。
外国一位经济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针对 18000 多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制定一个奖励机制。当学生测验成绩优秀,可以得到20-50 不等的美元奖励。几乎所有实验的学生成绩都进步明显,但实验结束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出现缺勤、厌学、成绩下滑等。
这是由于物质奖励把学生期望拉高了,失去奖励后失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远高于激励所带来的正面情绪。
同理,如果“无作业日”不久后逐渐消失,学生原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对学生的打击远比激励要大的多,更容易让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虽说形式大于内容,但是我仍旧赞同无作业日这样的形式。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月一次的无作业日并不能真的让小学生减免多少作业负担,而这不是无作业日的初衷,无作业日的初衷,正是如校长所言:
此举是为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有意义的活动,同时该校将引导孩子合理规划“无作业日”。
而我们再将校长的目标予以一定的拓展,就能对“无作业日”的意义予以一定的深化:
不仅仅是在无作业日那一天让孩子自主选择有意义的活动,而是要以无作业日为窗口,引导学生全面合理运用自己的课外时间。
对于小学生而言,即便在不是无作业日的日子里,在完成一天的课程和作业后,仍旧有大量的课外时间。
这些时间能否得到合理应用,将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前途。
有些孩子将大量的课外时间用在了打游戏玩平板上面,不仅浪费了大量光阴,而且还损害视力健康(并不是说孩子不能打游戏玩平板,但是花大量时间在上面肯定有问题)。
而有些孩子将课外时间用于阅读课外书籍、学习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等活动,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强健了体魄,一步又一步地为自己的前途添砖加瓦。
如今,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尤为重要。
平日里,家长和老师要润物细无声地予以教育和渗透;而在无作业日,通过一个特别的活动来激活孩子对于“课外时间该如何安排”的关注,是在平时教育之外的一个非常锦上添花的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尽可能让孩子充满意义地度过这一天的课外时光,也培养并鼓励孩子充满意义地读过每一天的课外时光。
因此,我赞成孩子的提案,也欣赏校长愿意倾听孩子心声并且兼容并包的态度。
标签: 少代会感言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