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是: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文章”,朱熹注释“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所谓文章并不是目前写作文章的意思,而是仁德的品性外在的表现。包括的言行举止方方面面,也就是威仪。
“性”,朱熹的注释是“性者,人所受之天理”,《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所谓之“性”应该与之相同。目前多解释为人性,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性,但是好象并不能完全涵盖其意义。
“天道”,朱熹的注释是“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这里所说的“天道”应该就是孔子说过的形而上者之谓道,也就是天理。《中庸》开篇第二句“率性之谓道”,也是指的这个“天道”吧。
本章的译文是,子贡说:“夫子关于诗、书、礼、乐等威仪文辞方面的知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并学习,但是老师教授人的本性和天道的理论,我们真是很难听到啊!”
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可得而闻也”的情况,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解释的,“言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夫子之文章,也就是夫子的仁德的外在表现,威仪文辞等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能看到、听到、体会到。但是关于人的本性和天道的理论,由于过于高深,孔子很少讲,修为不够,讲了也是白讲,也就是说孔子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子贡的学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从老师处第一次听到关于人性和天道知识的讲解,“叹其美”,故有了本章的感叹。
从本章子贡的感慨中可以体会到两方面内容,一是不论学习还是教学都要循序渐进,学生的资质各有不同,应该因材施教;二是形而上的理论知识,必须要理论结合实际,让求学者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领悟,也许才是更好的教学方法。
头条上发文章有很多评论,都要回复吗?回复有什么好处?
谢邀请:我认为没必要对每个评论都给予回复。主要想法有以下几点?
一、评论一件事情或者一篇文章,是优是劣,各有各的评判标准,文化层次的不同,视角不一样,人的“三观”不同,评价也会参差不齐,千差万别。
二、真正为你点赞,评论是非曲直的,那是对你的观点给予补充,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与你商榷、加以论证。对于这样的评论你不但要感谢别人的评论,而且要加大回复的频率,表明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增加大家的认可度。对于一般的、没有意义的评论,发个表情包,表示感谢就可以了。
三、对于不讲文明礼貌,甚至说脏话的评论,没有必要回复,更不要恶语相向,建议你直接拉黑,或者向平台投诉,免得双方相互吐槽。扫了大家的兴致。
四、《今日头条》是大家相互认识、了解、学习的平台,不是某个人发牢骚泄私愤的地方,能入驻头条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对自己的言谈举止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不能把对社会上某些不满的情绪,发泄在这个平台上,更不能借题发挥,对撰稿人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满嘴脏话,张口骂人的人,并不代表有个性。讲道理、摆事实、正话反说、言词犀利的评论,更容易让人接受和佩服。
五、欢迎有个性的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仗义直言、发表评论,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任性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得到的回复才会更多,才是大家尊重的人,才能在这个平台上结识更好、更多的朋友。
标签: 时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