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观后感,袁隆平观后感300字

ysladmin 29 0

如果让你马上朗诵一首古诗,你首先想到的是哪首?

我是晓霏,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如果让我朗诵一首古诗,我首先想到的是《锄禾》,随口而出。相信会有很多人都会想起这首诗,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了。还记得当时老师讲解这首诗的时候,那种语调和表情,告诉我们餐桌上的这些饭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悯农二首》丨唐·李绅

袁隆平观后感,袁隆平观后感300字-第1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袁隆平观后感,袁隆平观后感300字-第2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五言古诗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李绅所作,均是描写大众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惜辛苦劳作换取生存的真实生活写照。题为“悯”农,表达出诗人是怀着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写下来的。

袁隆平观后感,袁隆平观后感300字-第3张图片-安安范文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首描绘了春种秋收、硕果累累的景象,虽然农民种植了大片的土地,没有一块是荒芜的,但辛勤劳动的农民依然有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第二首描绘了农民在烈日当空在田里劳作的景象,表现了农民的辛苦。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一米一面都是凝聚了农民的辛勤汗水呢?

全诗没有晦涩之处,一读便懂。同唐代很多名篇比起来,也算不上上乘之作,但是却流传极广,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一直到今天,咿呀学语的幼儿都会吟诵,甚至会作为家训,在这句诗的点拨下成长。如果朗诵古诗,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这首。

“盘中餐”,这么熟悉的内容,天天吃、顿顿吃,可是每一顿你都想到了辛苦耕田的农民吗,想到每一粒米是如何下种发芽、锄草灌溉、颗粒归仓、推碾成面、如何到达我们手中,成为我们每日填饥果腹的必备之物吗?

在古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硕果累累的粮食都去了哪里?或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能够诠释为何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的人被饿死吧。古代之社会现象,不做过多评述。

那么在今天,不存在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自食其力、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餐桌上的饭菜越来越丰盛,我们还会不会想起“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呢?

喜欢“鲸落”这个词的人,都很温柔吗?

  • 理解“鲸落”一词的真正意义,就知道这个词很“慈悲”、很“温柔”。

01.什么是“鲸落”?“鲸落”被称作是一个“庞大而温柔的奇迹”。

在大海深处,是一片黑暗的世界,一切生物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食物,被断绝了。

这时候,大海之上,一只巨大的鲸鱼缓缓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它的生命历程。

那个庞大的躯体,开始一点一点地下落,直到落到大海的最深处,这个下落的躯体就被称为“鲸落”。

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生物的生命结束,预示着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的形成。

鲸的躯体落到深海海底,就直接成为生活在大海深处的生物的食物来源。

所以说,鲸落,是生活在大海深处的生物的孤岛,是它们生命中最温柔的绿洲。

鲸,是一个奉献者的形象,它为那些需要生存的生命,献上了一切,“死而不已”。

一棵大树,从一粒种子开始,沐浴着阳光雨露,吸收着大地母亲的乳汁,不断成长,终于参天屹立。

大树成才之后,树干被运到工厂,做成了纸浆,做成了家具;树枝、树根被运到了农家的厨房,成了燃料;而树叶呢,则落入曾经养育过它的泥土,成了其他植物生长的养料。

一棵大树,最终把它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类和大地,和一只落入大海的鲸,何其相似啊!

无论是鲸还是大树,都是自然界中温柔的奉献者。

袁隆平、钟南山就是这些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奉献者中的典型代表。

袁隆平,为了让人们吃饱肚子,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就扎根泥土,研究水稻增产的技术。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不但让中国人吃饱了肚子,也解决了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钟南山,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冠”爆发期间,他都是一马当先,冲在抗疫一线。

标签: 袁隆平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