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都有哪些?
历史上有趣的对联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下面就挑选二个,并简单整理、分析一下,与大家一起玩味、分享!
①从前有个白衣(平民)出身的御史大夫,衣锦还乡时,县太爷率领一些秀才们前去迎接,但有的秀才认为此人不是科举出身,即表现出大不敬的态度。这时,县令看不下去了,也为了讨好,就口占一联,以讥讽那些人的迂腐。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籽;
众秀才听后面面相觑,不解其意,皆不能对,这时,那位御史大人随口自己对道: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这副对联的上联中,用“酸籽”隐喻那些只注重科举的黉门(红门)秀才们,都是些没有多少学问的“寒酸子”。而下联中的“大仁”是御史大夫隐喻自己虽是白衣出身,但绝对是个不平凡的“大人物”。这副对联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还十分辛辣!
注:黉门:古代称学校的门,借指学校(且谐音“红门”)。比如称:黉门秀才。
②据传,从前有个姓叶的秀才游历到一座寺庙后,寺庙里的长老闻讯此人是位施主,就派了一个出家前姓何的小和尚陪他一起游玩。而这个叶秀才平时就喜好笑言谑语,当二人在游览时就发现寺庙旁的田地里,有一群人在挑担运禾(田里的秸秆~烧柴),而其中还有几位尼姑也在担禾,秀才便随即口占一联,并邀小和尚出“对”。
师姑田里担禾上(和尚),
表面意为:尼姑从田里挑着柴禾上来了。
这时,小和尚一听,知道这主儿是在取笑他,也不多言,不一会儿,就对出了下联: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表面意为:美人在堂前抱着绣品在裁剪。
叶秀才一听,便暗暗佩服起这个小和尚的文才了。
又当二人行自一池塘边,放眼望去,满池荷花已长成莲蓬,且结了莲子。此时,这个叶秀才又脱口说出一联:
趣味对联的故事有很多,例如:
1、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时,有一天来了位告状的老先生。原来有户人家年初的时候,请他到家中教书,那年月没有劳动法,也没签用工合同,双方口头讲定一年酬金八吊钱。没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给,反说老先生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论时,竟被乱拳打出,眼见一年白干,衣食无着,无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
郑板桥听罢,决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着大堂上悬挂的灯笼出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对的是: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决他此后的衣食。
2、祝枝山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祝枝山碰见了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这位师爷自命不凡,傲气十足,夸口说没有能难住他的对子。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对子。祝枝山问:“谁出?谁对?”“当然是你出,我对喽!”师爷满不在乎地说。祝枝山微微一笑,说出上联: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听:就这个呀,有什么难的?张口对出:
五台山上五层台。
师爷正催促出个新对子时,祝枝山说 :“还没完,我能加字。”“这有什么?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继续说: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都没想,就说:
标签: 对联故事